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落叶如霞只为秋

2012年10月31日

    秋天最先落叶的树要数梧桐了,那些挂在树枝上像金箔一样的叶子,似乎有意等待秋风的吹落,让人品味金秋之韵。随着秋意渐浓,梧桐树、枫树、榉树的落叶相映成辉,色彩斑斓的路面令人浮想联翩,或许是齐白石和张大千在天堂挥毫,不经意间把洗笔筒的水洒落在树叶上了,因而形成了如此绚丽的画面吧。

    这样美丽的小路在曹杨社区可不少,我常在花溪路、棠浦路、枫桥路、杏山路散步,走累了坐在长椅上休息,欣赏纷飞的落叶。记得春天时,嫩绿的树叶充满了生机,仅仅过了大半年时间,它们便泛黄而离别了树枝,这让我有点伤感。不过,我也从叶子优美的飘落姿态中感知它的从容,得到了一种宽慰。尤其是当黑色路面呈现了一幅美不胜收的落叶图时,这最后的一抹亮色,更加激起了我对落叶的敬意。

    我萌发了一个念头,想为落叶或它落地的路段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黄金小路吧,金钱味太浓不合适;叫斑马小路呢,斑马单调的色彩哪有这么好看;叫秋美小路算了,但又感觉缺乏诗意。

    我有点为难,因为思索了半天没找到动听而又准确的词汇。我自愧想象力不如美食家丰富,一道普通的菜肴叫出了大众期盼的名字,比如鸡蛋炒虾仁冠以 “花好月圆”的菜名,美得令舌尖陶醉。我特别青睐西湖的景观命名,简直如诗如画,听听 “三潭印月”的名字吧,足见古人的想象力有多么梦幻。遗憾的是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营养吸收有限,还概括不出落叶感人的内涵。

    看来起名不是一件容易事,生活情感、文学功底或飞来灵感似乎都不可少。想起有一次我游江南,夜宿某景点,从窗口望去,月光下有个荷塘,还不时传来几声蛙叫。同来的几位文友对我说,王老师,给这个景色起个名,我脱口而出 “水塘蛙声”,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因为这与朱自清充满情感写下的 《荷塘月色》相去甚远。还有,董桥写的 《旧时月色》,起先我以为是董桥先生回忆过去年代对月光的怀念。看了文章以后,方知他经过一个地摊,发现一些自己熟悉而喜欢的旧货,于是把它们称作了 “旧时月色”。真是情深意美的比喻啊。谁家没有一点旧货呢,但人们往往熟视无睹,内心缺少的是一份对旧物的情感。我觉得眼前的落叶似乎像另类的“旧时月色”,它牵动着生活甚至生命之弦。我想,落叶无论如何也要有能与旧货媲美的温馨名字。

    一阵欢声笑语吸引了我的视线,原来花溪路附近小区有一位新娘穿着洁白的婚纱走出来,在小路中间她挽着新郎,以梧桐树和落叶为背景拍摄照片;已经拍了好几张了,亭亭玉立的新娘意犹未尽,微笑地说她要单独照一张。我赞叹,多美的创意啊。不擅写诗的我居然即兴吟道:落叶好似地上金,莫非新人动了心,见证爱情在花溪,原来此金赛真金。

    路那头来了一个年轻的女环卫工。她能理解大多数人的心情吗?让秋韵飘逸的景色多保留一些时光。从她小心翼翼的清扫动作上,我发觉了她的细心,也察觉到她或许喜欢收藏,似乎脚下的落叶就是老天馈赠她的藏品,她仔细地卷起一本由阳光和秋风描绘的自然画册,准备送到某个地方储存起来,并标注这是2012年秋季版。

    我陶醉在美的意境中,突然感觉有人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是谁?身边无人。原来是形同掌型的梧桐树叶飘落肩上,或许它是来向我告别的;其实我早想好了临别赠言:大地是你老家,叶落总要归根,对你来说这是神奇的生命之旅,对我来说这是深刻的人生启迪。生命的规律总是由绿变黄,交替更新,亘古不变。我想大声呼喊,让所有的落叶听见,生命之树常青,明年春天再见。

    我踩着落叶回家,好像踩了一地晚霞。突然灵光闪现,“落叶如霞”的名字从天而降。我兴奋地舒了一口气。落叶,你终于有了一个好名字!(来源:新闻晚报 作者:王妙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