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打马印节
2013年08月14日
打马印是蒙古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清明节或端午节前后举行。在节日这天骑手们每套住一匹烈马,便有执印者在马的左胯骨的中心部位,打一个印记。届时,人们在指定的草场燃起篝火, 由一名德高望众、骑技精湛、烙技娴熟、通晓马性的牧人执印。给马打印记工作量很大,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由于参与人数众多,场面活泼喜庆,进而形成了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喜庆节日,成为蒙古族人心目中的一场盛会。
蒙古族是马背民族,千百年的生产生活积淀出了内涵丰富的马文化。打马印、剪马鬃、骟马属驯养范围,是马文化的一部分。蒙古族人在放牧或者混牧过程中,为了便于区别各氏部落之间以及不同大户之间的马匹,逐渐养成了给马匹打印记的习惯,形成了具有马背民族特色的打印记习俗。据说, 蒙古族打马印, 源于12 世纪。相传成吉思汗为了适应战争的需要, 在马身上打印记来代表各部。这种方法既简单又易识别, 之后逐渐成为草原上的一个盛会。
打马印先要把马套住,这种博弈对决显示了草原上男人的力量和睿智。打马印的马,都是生个子(末被驯服的马),烈性十足。打印开始, 众骑手个个横杆立马,把马群团团围住,顿时人呼马嘶,蹄声雷动,场面异常壮观。那一刻,让人亲眼目睹了群马奔腾的雄壮,看到了烈性十足的小公马无奈的挣扎和抗拒,更看到了自信勇敢的牧马人征服马儿的自豪和喜悦。
套住马后,摔跤高手们便立刻迎上前,在小马前蹄落地的瞬间迅速抓住马的两只耳朵,将马头向后扭曲,同时下绊,将小马最终摔倒在地面上。此时旁边观看的助手就会上前坐在马身上,其中一人伸手将马尾巴从其胯下紧紧地拽着,避免马蹄蹬踏伤人。被制服的马乖乖地倒在地上喘着粗气,等待着被烧红的烙铁烙上终身的烙印。
打完马印,还要剪马尾,表明马已进入成年。每个烈马都被打完印记后,年轻的小伙子们还要骑上一阵。一来削弱马的烈性和展示自己的骑马技术,二来炫耀自己的马技,博取姑娘们的欢心。在打马印等一系列活动结束后总会有个热闹的庆功会,牧民们点起篝火,烤着羊肉,酒香、肉香弥漫着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