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瑶族婆王节

2013年12月13日

    婆王节,又称小儿节,婆王又称“花婆圣母”,节日当天,各村寨都要祭祀“婆王”;其活动是以村寨为单位举行祭祀。婆王祭祀活动立于明初, 起于乾嘉, 盛于道光, 延续于民国, 历时600年。

    据地方贤达介绍, “婆王崇拜”来源于盘瓠(护) 传说, 即远古时期, 盘瓠因有功于国家, 高王赐三公主给盘瓠为妻, 封南京稽山十宝殿为王, 生下六男六女, 共一十二姓。后分居黔中、湘西、梅山、五溪等地。其中一支在梅山居住长达1000年, 南北朝宋文帝元佳年间(435 年) 迁移至灌(阳) 江(永) 交界的大田坊(即千家洞) 地方。“婆王”即盘瓠之妻。传说唐李旦避居该地, 拜婆王为养母。公元770年李旦回朝登基后, 遂降旨敕封婆王为“经纶圣母”。又于次年六月二十五日诞日亲赴婆王庙祭祀, 并赐金镯一枚与婆王, 定期隔两年一祀。后人每三年为一届, 从6月23日至25日为还婆王愿过婆王节。从此, 届届相延。至今仍在恭城瑶族自治县嘉会乡九板桥举行。

    祭祀婆王,从某种角度反映出母系氏族社会留在瑶族人民生活中的痕迹,它表明千百年来,瑶族妇女的地位并不低于男子。据《恭城县志》记载,在祖先祭祀中,“以还盘王愿、婆王愿为最隆重,有一年一届,亦有三年五年一届。”“六月二十三还婆王愿,杀牛宰猪,到婆王庙隆重祭祀,祈求人兴财旺,国泰民安。在祭祀中,抬神像在邻村巡游,请道士念诵《过山榜》、《梅山歌》等瑶族族谱书,传播瑶族迁徙的历史。”

    婆王祭祀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1、5月27日“发兵”。2、6月23 - 25日婆王节庆祝。3、7月初7 “团兵”杀牛。延时近50天。其中6月23日要抬婆王出游各村, 24日下午回衙为婆王“暖寿”, 25日抢花炮, 寅夜结束。

    婆王出巡时的情形颇有意思, 巡游队伍抬着婆王、仙姑、雷神(婆王舅爷) 等四尊神像计8人, 扛旗20面共20人, 举其他神像10尊10人, 师公2人, 跳冲鼓4人(预备4人) , 打锣1人,头首执事5人, 共计50多人。巡游从婆王庙出发, 经当地几个村落。在其中一村用午餐, 晚在常家住宿。次日再游, 晚回婆王庙吃晚餐, 祭奠婆王。婆王巡游所至即表明为其所管辖之地盘。(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