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阿昌族会街节

2014年01月03日

    会街,阿昌话叫“熬露”。“会街”原是小乘佛教迎接“过达玛”菩萨的仪式,现已完全演变为庆祝丰收的节日,主要流传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乡的阿昌族居住区。每年的农历九月由几个或几十个村寨联合筹备举办,到时各村寨举着彩旗,敲着象脚鼓齐集于共同的会场,一连欢庆三天。

    会街节过去以求神保佑为主,现增加了群众娱乐,物资交流等内容,也是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表达感情的机会。耍青龙、玩白象,是会街节期间 最隆重、最精彩的娱乐活动。阿昌族人民视青龙白象为吉祥幸福的象征。传说:召卫散达纳王国曾灾难不断,后因王宫里的一头大象生了小白象,从此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事传到了同样灾难不断的邻国,即派人向召卫散达纳国的王子求讨白象。王子很快同意了。小白象到邻国后不久,邻国也日益富强起来。对邻国的富强,宰相和个别大臣很害伯,三番五次在国王面前搬弄是非。国王听信谗言,将王子赶进深山老林。百姓知道后,纷纷向国王求情;邻国知道后,也送回了小白象。就在国王接回王子那天,小白象的好友小青龙为大地洒下了一场“腊条雨”,并很快变成了金银。王子见到金银不动半点心,全都献给了佛祖和百姓,深得人们的敬重和爱戴,并为此举行了三天的大摆,跳了青龙白象舞,以此表达对王子的感激之情,以后每年都举行一次类似的庆典。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阿昌族的传统节日——会街节;以及阿昌族的传统舞蹈——青龙白象舞。 

  会街前,要扎好青龙、白象。会街这天,小伙子们便身背户撒长刀,挎着象脚鼓,姑娘们身着娇艳的民族服装,在鼓乐和鞭炮声中簇拥着披红挂绿的青龙、白象进入会街节广场。当主持节日的长者宣布节日开始,顿时,鼓声、(钅芒)锣声、(钅发)声交织成一片。青龙、白象也活跃起来,青龙时而摇头、时而摆尾、时而张嘴欢笑;白象时而甩动长长的鼻子,时而前进,时而后退,接着滑步、下跪、后仰、前倾,笨拙的憨态引起人们一阵阵哄笑。此时,阿昌族青年敲着象脚鼓,围绕着青龙白象,跳起了欢快的象脚鼓舞。鼓声时缓时急,节奏明快,声音粗犷而洪亮,还不时伴有晃鼓、甩鼓、摆鼓的花样动作,刚劲洒脱,形象优美。鼓声中,姑娘们头戴鲜花,手持绿叶或鲜花、手帕,合着象脚鼓的节拍,跳起了青龙白象舞。跳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喊起“约怀怀、依喂”来,意即幸福、幸福、永远幸福。舞蹈纯朴自然,出脚不高,摆手幅度不大,节奏缓慢,气氛热烈,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在欢声笑语中,白象的鼻子甩得更欢了,青龙张嘴频频点头,尾巴翘得更高了……。

    “耍白象”这种舞蹈,动作变化多端,朴实自然;情节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形象地再现了阿昌人的现实生活,给人们以生活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