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 医 节
2011年09月19日
农历八月初一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天医节”。据《潜居录》记载:“古人以此日为天医节,祭黄帝歧伯。”歧伯何人也?《太平御览》卷七二一引《帝王世纪》:“歧伯,黄帝臣也。帝使歧伯尝味草木,典主医病,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宪出焉。”同书卷八引《黄帝歧伯经》云:“歧伯乘绛云之车,驾十二白鹿,游于蓬莱之中。”可能是奉黄帝之命往求仙药。《史记·封禅书》云:“黄帝时,虽封泰山,然风后、封巨、歧伯令黄帝封东泰山,合符,然后不死焉。”又《汉书·艺文志》云:“太古有歧伯、俞拊。”可见歧伯传说由来已久,是一位与医药有关的上古先贤。
早在南北朝时期,民间即有收集露水做眼明囊和天炙的风俗,天医节当因此而来。这一天山东民间也有天炙的习俗,早期用露水和朱砂,后来用露水研墨,点儿童的额头或胸腹,多行于鲁北和胶东地区。有些老太太在黎明前到田野里采取草尖上的露水,中午时分用上好墨研磨成汁,然后使筷子沾墨点儿童的心窝及四周,谓之“点百病”。临朐一带,八月朔采豆棵上的露水储存起来,据说这是龙的汗水,用来做饭可以医治百病。当地还有用这露水和老桃叶作桃叶膏的习俗,凌晨(日出前),用一块洁净的布,到豆地里采露水,把露水和老桃叶一起放到锅里,以破布鞋底为燃料,将桃叶熬成汁,捞出渣子,再将桃叶熬成稠糊,这就是桃叶膏。桃叶膏治疗腹中郁积病,十分有效。沂南有采马齿苋的习俗,据说这天采的马齿苋,可以治痢疾。
济南地区农村在这天吃黍米,叫作“来丰糕糜”,鲁西北地区叫“来丰糕”,阳信一带还献糕祭场,以祈丰年。
天医节忌雨喜晴,农谚说:“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意思是此日下雨,来年必定春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