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地穆斯林群众欢度古尔邦节
2011年11月07日
11月7日是我国回族、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等信仰伊斯兰教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新疆、宁夏、青海等地各族穆斯林群众在当日参加会礼、走亲访友、享用美食,欢度佳节。
乌鲁木齐市大街小巷到处充满着过节的气息
7日清晨,雪后的第一缕阳光照进“中国猎鹰之乡”——新疆阿合奇县的一户柯尔克孜普通人家。主人吐尔逊那力·巴亚力一早便拎着礼拜毯,头戴白毡帽来到清真寺参加节日会礼,女主人阿玛娜提则和儿媳妇们往杯盘中归置干果、水果等美味食物,精心地准备着节日盛宴。
与吐尔逊那力·巴亚力一样,节日这天,南北疆各地数以万计的穆斯林男子在晨曦微露时分,前往当地清真寺参加古尔邦节最重要的仪式之一—节日会礼。会礼之后,他们各自返回家中,进行“宰牲仪式”,以此拉开节日的序幕。
9时30分左右,银川市南关清真大寺古尔邦节会礼正式开始,容纳了几千人的清真寺变得静悄悄,只能清晰听见扩音器里传出的阿訇的念经声。
9时50分左右,第一次会礼结束,穆斯林群众开始有序离开。有很多人在路旁摆满了油香、馓子、烤馕的摊子上买些食品回家过节。
家住西宁市东关大街的穆斯林群众穆华峰一大早就来到东关清真大寺参加会礼。他告诉记者,古尔邦节是他们最重要的节日之一。这一天,父母、兄弟姐妹和孩子都聚到一起,其乐融融。
在穆华峰家的餐桌上,摆放着美味的馓子、花花、包子、油饼等穆斯林传统美食,还有水果、蔬菜、干果等。穆华峰说:“现在生活好了,过节就和平时一样,就是图个喜庆。”
宁夏穆斯林孤儿院的孩子们在看文艺节目
记者随后又来到宁夏穆斯林孤儿院,男孩子们跟着老师上寺会礼,马燕等女孩子们穿着节日新装在看文艺节目。今天社会为孤儿院的孩子们捐赠了10只羊和一头牛由志愿者帮助行宰牲仪式,然后让104名孩子分享牛。宁夏大学一名不留姓名的教师志愿者说:在节日里来帮助穆斯林孤儿院宰牲,就是为了让这些生活中遭遇不幸的孩子们过一个快乐的节日。
11月6日,青海西宁地区数万名穆斯林群众来到西宁东关清真大寺参加古尔邦节庆典。他们沐浴一新,身着节日盛装,欢度节日,共祝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家庭幸福。当日,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穆斯林群众也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并宰牲待客,祭奠亡灵,走亲访友,庆祝节日。
甘肃穆斯林庆祝古尔邦节
“古尔邦”在阿拉伯语中称作尔德·古尔邦,或称为尔德·阿祖哈。“尔德”是节日的意思。“古尔邦”和“阿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也译作“库尔班”。
古尔邦节的宰牲,起源于关于古代先知易卜拉欣的故事。易卜拉欣独尊安拉并无比忠诚,他常以大量牛、羊、骆驼作为牺牲献礼,作为敬拜安拉的一种方式,人们对他无私的虔诚行为大惑不解。而且当时易卜拉欣老来无子,甚是烦恼,即向安拉祈祷:倘若安拉给他一子半女,即使以爱子做为牺牲,他也决不痛惜。后来,他的妻子真生了一个儿子——伊斯玛仪,伊斯玛仪的出生,给他老两口带来了无尽的愉悦。光阴荏苒,他把许愿的事情忘记了。在伊斯玛仪长成一个英俊的少年的时候,安拉的考验来了。安拉几次在梦境中默示他履行诺言。于是他先向爱子伊斯玛仪说明原委,并带他去麦加城米纳山谷,准备宰爱子以示对安拉忠诚。途中,恶魔易卜劣厮几次出现,教唆伊斯玛仪抗命和逃走,伊斯玛仪拒绝魔鬼的诱惑,愤怒地抓起石块击向恶魔,最后顺从地躺在地上,遵从主命和其父的善举。正当易卜拉欣举刀时,天使吉卜利勒奉安拉之命降临,送来一只黑头羝羊以代替牺牲。安拉并默示:“‘易卜拉欣啊!你确已证实那个梦了。’我必定要这样报酬行善的人们。这确是明显的考验。”(《古兰经》37:104~106)。
为纪念这一事件和感谢真主,先知穆罕默德继承了这一传统,列为朝觐功课礼仪之一,于伊斯兰教历2年(633)12月10日定制会礼,即今宰牲节。朝觐者在12月10日举行宰牲,其他各地的穆斯林自10~12日,期限为3天。超逾期限,宰牲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