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燃灯节
2011年12月29日
燃灯节也叫明安珠勒节、祖鲁节、千佛灯节,是蒙古族、达斡尔族的宗教性节日。蒙语称“明干卓拉”,意即千盏灯节。在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举行节日庆祝活动。它是由佛教点灯仪式演变而来的宗教节日,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海拉尔一带达斡尔族地区,新疆维拉特蒙古族也比较重视这一节日。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人们纷纷制作各式各样的灯盏,带到喇嘛寺庙去点燃。点得越多越吉利。
燃灯节起源于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喇嘛教,即黄教。黄教是公元15世纪初由宗喀巴(1357—1419)在西藏拉萨创始。宗喀巴大师于公元1357年10月10日诞生于青海省湟中县,7岁削发出家,16岁去西藏学习,19岁广转法轮,讲经说法,36岁成名,42岁时智增慧广,对显密经论造诣曰涤,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佛学思想体系。1409年,53岁,兴建了格鲁派第一座寺庙西藏噶丹寺。标志着格鲁派的正式创立。宗喀巴大师深受僧俗大众的敬仰。
黄教在蒙古俺达汗(1507—1581)时期传入蒙古,自此后,喇嘛教深入影响蒙古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尚达数百年之久。俺达汗本人皈依喇嘛教,大兴佛寺,广建庙宇,宠信喇嘛上层。1419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宗喀巴大师圆寂,格鲁派寺院为纪念大师而将这一天定为燃灯节。这天晚上,寺院和俗家屋顶均要点亮无数盏灯,在佛塔周围、殿堂屋顶、窗台、室内佛堂、佛龛、供桌等,凡能点灯的台阶上点一盏酥油供灯,佛堂内供一碗净水,把佛塔、殿宇、佛堂、屋子照得灯火通明,虔诚诵经,纪念宗喀巴大师,为苦海迷路的信徒照亮前程,祈愿人们获得幸福和快乐。特别是那些依山而建的大寺,远远眺望,那一盏一字形或宝塔形供灯犹如繁星落地,把夜空照得通亮。各地区和各教派也有一些各自的群众性纪念活动。海拉尔是呼伦贝尔市的首府,周围地区乃蒙古族崛起之摇篮。达斡尔族受其影响,故有此节。
如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丶额敏县多数蒙古族已不过燃灯节;乌苏市蒙古族在燃灯节的一天也多不燃灯,代之以各种娱乐形式,如赛马丶赛骆驼丶摔跤丶射箭丶射击丶拔河丶民间歌手弹唱丶马头琴演奏丶《江格尔》演唱丶 民间舞蹈等,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节日后,各村寨忙着收小麦、油菜籽,犁田插秧。干完这些农活后,工匠们又成群结队外出承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