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敬蛙节
2012年02月02日
壮族传统风俗节日, 又称“蚂拐节”。广西的河池、百色及东兰、凤山一带的壮族人民, 每年春节期间, 以数村为单位进行敬蛙活动, 这是一个与农事活动紧密相关的节日,是一个对青蛙表示尊重的节日。把青蛙当作吉祥物, 是因青蛙捕食害虫, 保护庄稼, 同时, 与壮族自远祖以来就以农为业有密切关系。这与古代壮族先民在鼓面上铸造青蛙模型一样, 是崇敬青蛙的表示。另外古代壮族的某些部族曾以青蛙为图腾, 故有此遗俗。
据说古代这里壮族有一个名叫东林的孝子, 他的母亲去世时, 屋外蛙声不绝, 他怕打扰了母亲灵魂的安宁就用开水浇死了青蛙( 蚂拐) 。结果闹得蛙声断绝, 害虫旺盛, 人间遭灾, 颗粒无收。这时, 东林才知道自己不对, 误杀了“天女”(青蛙) , 因此给“ 天女”厚葬, 并在每年正月接“天女”回人间过节。
以后每年正月初一, 人们都要选一二十名青年, 穿着盛装, 敲锣打鼓到田边地头寻找正在冬眠的青蛙。最先找到的那只青蛙被尊称为“ 蚂拐头”, 大家唱歌祝贺。接着在所捕青蛙中选一只, 与“ 蚂拐头”配成一对, 送往村里“蚂拐亭”, 祈祷后, 就把青蛙打死, 装进一个大竹筒。
发现蚂拐的人被尊为“ 蚂拐郎”, 由其主持当年的蚂拐节活动, 首先由找到它们的小伙子抬着蚂拐挨家拜年, 向各家各户道贺, 在主家门前唱几句古老的蚂拐歌“: 呼—呀, 鹞莫飞, 鸦莫叫, 蚂拐姑娘到, 来把新喜报。”并对主家唱道“: 养鸡变金凤, 金凤下彩蛋, 养狗成猎犬, 猎肉来当餐。养牛生龙角, 麒麟满牛栏。养马变骏马, 员外配金鞍。主家手儿巧, 摸土变银钱。”这首古老的充满喜气吉祥的蚂拐歌, 唱得主家眉开眼笑, 他们给“ 蚂拐姑娘”送上米或钱、彩蛋、糍把、肉粽等年节礼物, 每天的游村至日落方告结束。各家各户送的钱为百家钱, 米为百家米, 钱留作节日聚餐的开销, 米则分给小孩, 保佑孩子快快长大。夜晚, 村民到停放蚂拐的亭子为之守丧。
正月最后一天, 各家宰杀鸡鸭, 煮五色糯米饭, 午饭后, 全村人将蚂拐送到坟地入葬。葬前, 由蚂拐郎打开上一年的葬蚂拐棺木, 检验其骨骼, 如见金黄色, 则预示当年风调雨顺, 吉祥如意, 如遇黑色或灰色, 则表示年景不佳, 要人们预防旱涝灾害, 并烧香祈求丰收安宁。然后, 数村男女青年奉献祭品, 并敲击铜鼓, 跳起舞, 其仪式十分隆重。(中华节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