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苗族花山节

2012年02月08日

    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花山节是是云南屏边、蒙自、河口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又称“踩花山”。

    苗族踩花山是怎么起源的,有多种说法。有说是在三皇五帝时代,蒙孜尤(即蚩尤)为保卫苗族的家园,立花杆而召唤族人抵抗外族的侵略。蒙孜尤的九个儿子和八个女儿都英勇牺牲。为了纪念他们,族人们每到他们殉难的日子就立杆举行纪念仪式。久而久之,立杆成了祭奠的标志,集会也演变成了花山节。还有一说是古时苗族在迁徙途中,一对失散孩子的苗族夫妇为找到孩子,就在高山上的一块平地上立起一根花杆,请同胞们在大年初二来玩耍和表演。周围的人们闻讯都赶来参加,夫妇俩在人群中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孩子,带头吹起芦笙,跳起了舞,人们都加入了进来,尽情欢歌。从此以后,这一习俗延续了下来,并进一步发展,除了爬花杆、跳芦笙舞,还举行对歌、斗牛、舞狮等活动,成为苗族男女老少共同欢庆的节日。

    不管怎么起源,它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宋朝诗人陆游曾记载过采花山:“田人农隙时,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数人吹笙于前导之,贮缸于树荫,饥不复吃,惟就缸取酒恣饮,至而复歌……则五日至七日,方散归。”

    节日活动分祭杆、闹杆、收杆三个程序进行,活动内容主要有:倒爬花杆、对歌、跳芦笙、练武术、赛马、斗牛等。

    节日期间,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群众,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又称花杆头)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踩花山”这天,首先由“花杆头”向前参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随后宣布“踩花山”节开始。这时,花山场内外锣鼓齐鸣,鞭炮声,铜炮枪声此起彼伏,鲜花、朋旗迎风招展,各种欢庆活动先后开始进行。青年男女有的对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脚舞,有的打“芦笙架”(用芦笙对调)。跳狮子舞也是节日的重要活动之一,如果哪一架狮子跳的好,爬得高,也有酒和猪头奖赏;节日期间还进行斗牛,届时,斗牛爱好者从各地牵来高大雄壮的大黄牛,一头头精神抖擞,开上去难估胜负。优胜牛由主人牵到花杆前,绕杆一周,然后披红挂彩。有的跳狮子舞,还有的斗牛,整个花山场上一片欢腾。  

    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又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倾吐爱情、定样结友的美好时机。青年男女,一旦相爱,男的要以花裹脚,用花围腰带赠送姑娘,而女的也以自己千针万线亲手绣制的花帕、包头回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