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侗族花炮节

2012年02月15日

    花炮节,是湘、黔、桂三省区毗邻地区侗族人最隆重的节日之一。据说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桂北侗族地区的说法是,很久以前,一位姑娘在河边看到一条水蛇,追捕一条小花鱼。姑娘眼疾手快,打死了水蛇,使小花鱼得救。第二年三月三日姑娘再到河边洗衣,突然看见一位美貌的少女站在水面上,向天空撒花。岸上的人争先恐后的去接飘落的鲜花。姑娘呆呆地看着,忽听少女亲切地对她说,自己是龙王的女儿,去年的今天被姐姐搭救,今天特来谢恩。从此,龙王的女儿常到人间娱乐。后来龙王知道,就把女儿关起来,不准她与人间往来。人们怀念龙女,便不约而同的来到江边集会,开展散花活动,以后逐渐演变为花炮节。

    现在,花炮节既是一种别具风格的民族传统的文体活动,又是物资交流、民族交往、团结的盛会。每年举行一次。各地节日的日期不统一。就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花炮节来说,程阳地区的花炮节是农历正月初三,梅林地区为农历二月初二,富禄地区是三月初三,林溪地区为十月二十六。节日期间,除侗族人参加外,四周的壮、苗、瑶、汉各族也翻山越岭前来参加。
   
    花炮,系专门的工匠所做。它是用长约十厘米的铁筒,内装火药,再用铁丝绕成直径约四厘米的铁环,外用各色丝线包扎好,放在炮口上。它象征着幸福。花炮周围披红挂绿,彩带迎风飘扬,十分醒目。
   
    节日里,人们抬着花炮在芦笙队的簇拥下,穿街游行,或绕村寨一周,到达预定地方。这时,由身穿黑衣,下着白色长裤,腿扎绑腿的年轻小伙组成仪仗队,按照侗家的传统习惯,举行隆重的仪式。仪式完毕,开始点火放炮。当指挥一声令下,一位身体健壮的青年立即点燃引线,刹那间,"砰"的一声巨响,火炮的冲力将铁环冲向天空,当铁环坠落时,参加抢花炮的健儿们象离弦之箭,向铁环坠落的地方奔去,争夺铁环,谓之"抢花炮"。跑得最快的人,刚刚捡到铁环,后面的人会立即向他扑去。一时间人们聚成一团,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人们互相争夺铁环。最后,必然有一个人能把铁环送到指挥台。此时,全场沸腾,一片欢呼。

    谁夺得铁环,大家都会向他表示热烈的祝贺。优胜者将铁环带回家中,按照侗家的传统习惯,第二年再制作一个新的花炮,在节日的当天送到现场。
   
    参加抢花炮的运动员,按规定分为甲乙两队,每队十至三十人。他们大都是从侗家村寨中挑选出来的身强力壮的小伙。抢夺铁环时,按规定可以相互挤、抢、护、传、拦,但绝不踢、打,犯规者立刻取消抢花炮的资格。
   
    花炮分头、二、三炮。抢完头炮,再放二炮、三炮。过去各炮都有特定的含义,头炮为丁炮,寓意人丁兴旺;第二炮为财炮,寓意财源广进;第三炮为贵炮,寓意加官进爵。现在侗家已经把头、二、三炮分别赋予团结、胜利和幸福的含义。

    抢完花炮,又有唱侗戏,演彩调、赛芦笙、打球、斗鸟等活动。夜间,青年男女在广场上围圈跳"多耶"。跳时,人们手拉手,或以手搭肩,以走步或甩手为拍,边走边唱。节日期间,本寨群众还端出香喷喷的油茶招待客人。来客若是侗妹(侗族称姑娘为侗妹),村寨里便有小伙前来作陪;如果是小伙,村寨里的侗妹便邀数人前来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