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各民族的播种节

2012年05月23日

    播种节,在报京侗族又称三月三节,是一个民俗节庆,大约有4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湖南,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毗邻地区。侗家为劝民适时耕种而设,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节期三天。节后进入春耕大忙。节日活动各地不一,有的舞春牛,有的放花炮,有的踩芦笙,有的走亲串寨。

    有关“三月三”侗族节日的来历,传说很多。后人统一为“播种节”。其一,农历三月将开始农时播种。为庆贺播种顺利,秧苗易长,秋天丰收。村民们举办农忙前的播种节,痛痛快快地玩几天。过了“三月三”节,寨上将停止一切娱乐活动。他们不再吹芦笙,跳舞,走村串寨,专心一意的搞好农业生产。其二,三月春暖花开,是男女青年播种爱情的好时光。男女青年借此机会互相认识、了解、沟通感情。如今的“三月三”节已成全寨人请客会友,广交亲朋,相爱定情,经商贸易的综合性节日。但那独特浓厚的民族风俗,依然一点不变。 节间,男青年结队串寨,讨篮结侣。初三日早,姑娘着盛装,携竹篮,篮置采自家园圃的葱蒜数根,排立于井畔田埂,等侍意中人来讨取。双方父母皆临场,看自家子女所择为谁。男选定女,即前来讨篮,女而中意,遂予篮。篮,定情之物也。亦有男讨篮而女不予,或女主动赠篮而男不接之事。

    播种节在塔吉克语叫“台哈莫孜瓦斯特”,每年在春播的头一天举行。

  这一天,全村人聚集田野,祝贺春播开始,各家各户都带一点麦子放在一起,公众推选一位全村尊敬的长辈来撒种。这时被推举的长者喜笑颜开,口中念念有词,拎着种子一把把地向田间早已等待在那里的人群身上撒去,大家抻着衣襟,笑声哗然,望种子撒落处簇拥着,以此表示祝贺。撒完了种子,由一人牵着一头膘肥体壮的耕牛到地里象征性地犁几下,并撒几把麦种表示开播。然后给耕牛喂些形如犁铧、犁套之类的面食,表示对耕牛的尉劳。

  据说在旧社会的播种节,那些生活贫困、缺乏种籽的人们,这一天全家出动去接种籽以解燃眉之急,现在的撒种与接种不过是一种仪式而已。

    塔吉克人在过播种节时,也有和我国南方傣族相似的泼水习俗。假若这一天有人到塔吉克族人家作客,塔吉克族妇女便会端着一盆清水在门外等候,等客人一进门,几盆水便泼到他们身上。越是尊贵的客人,越要往他身上泼水,表示对他的尊重和敬意。这一天家家门口欢声笑语,非常热闹。

云南佤族剽牛节 - Jose - Jose

    佤族的播种节在佤历“梭面月”(佤历气艾月,公历三月)进行。布谷鸟叫了,人们就整好地准备播种。在播种那天,举行盛大的播种节,节日的庆祝活动很隆重。全寨人聚居在一起进行剽牛,剽牛仪式由捐牛的主人主持。届时由主人持铁剽刺进牛的心脏使其致死,而后把牛肉均分到客户祭祖,祈求全年谷物丰收。牛骨归主人,牛头骨被视为富有的标志。这种平均分配共同享用的作法,表示全族人民团结和睦。

    祭祖仪式后,全家吃午餐,开始播种旱谷。

    节日当天,大家忙着把村中的道路修好,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青壮年自动分成若干小组,有的上山打猎,有的下河捉鱼,有的去野外埋锅准备野炊。他们把打来的野味,捕到的鱼虾,全都放在一起,烧成各种可口的饭菜,共同享受。

  晚间,全寨人们聚集在火塘边,开展娱乐活动。青年们唱歌跳舞,老人们吃酒祝福。节后,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就展开了。

    播种节也是居住在台湾省北部至中部山区的高山九族之一--泰雅族的节日。泰雅语称为"达睦普呼"。节日活动在每年春播结束后举行。泰雅族没有准确的历法,按祖传的习惯,以长满山上的"塔卡那斯"(意为报春天使)树之荣枯来判断季节。此时,树高大枝多,初春时,枝上开满花朵,常在微风中发出轻轻的呼啸,响声回荡整个山谷。

    泰雅人把这种时刻作为春种季节,开始播种。播种的前一天晚上,家长在睡觉前跪在床上,高举双手,祈求祖宗赐福,然后高喊"乌督"(意为祖先神灵),同时俯伏全身来回数次。接着双手手指交叉握拳,抱于怀中低语默祷,乞赐夜梦。如家长当夜梦见大海,高山或富裕之人,即为吉祥之兆,第二天即可开始播种;如梦见穷人或粪便,则是不吉利的象征,播种日期将推迟至获得吉祥梦兆之时,泰雅人旧习俗规定,播种必须秘密进行,否则被老鼠、害虫知道,它们会来偷吃种子和庄稼。

    播种日破晓,人们带着种子、农具,悄悄上山,尽力防止被人看见,万一途中遇人,也应装作没看见似的低头而过。这段时间各家互不来往,妇女一律忌用针线和剪刀等物。播种结束之日,以家为单位欢度播种节。节日中午,家中主祭人带一只活公鸡和一头四五十斤的活猪,选一早田祭祀祖先,祈祷秋天丰收。然后就地杀猪(或鸡),将鲜血洒在田里,割下猪耳(或鸡冠)桂于田边树上,用以象征将供品献给祖先。待全村播种完毕,各家筹办酒宴,互请左邻右舍。聚餐后男女老少一起唱歌跳舞,欢庆播种结束,预祝来日丰收。高山九族的其他族群,大多亦有播种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