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萨嘎达瓦节
2012年05月31日
萨嘎达瓦节从藏历4月1日开始,在4月15日达到高峰。今年的萨嘎达瓦节从5月22日开始。
藏历四月十五日,据考证是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得道、圆寂的日子,全世界佛教徒都隆重纪念这一日子。因此,藏历四月整月都为佛诞节。人们通过转经、布施、烧香、放生等种种形式纪念佛祖,到了藏历四月十五日那天则是这期间最隆重的日子,各种活动都将进入高潮。
四月,按藏历的说法,星象上将出现28宿中的萨噶星宿,即氐宿星。这月(藏语称“月”为“达瓦”),拉萨人统称为“萨噶达瓦”,把祭佛日也简称为“萨噶达瓦节”。四月一个月,信徒们不杀生不吃肉,专意朝佛供佛,有的还会闭斋修行,或是去转经磕长头。因为佛祖释迦牟尼曾言:“此日行一善事,有行万善之功德。”
转经祈福是纪念活动中最普遍、最主要的方式。所谓转经,就是按约定即成的环形线路行走、祈祷的一种藏传佛教形式。全拉萨的转经线路有三条,一条是囊廓,在大昭寺中环绕主殿觉康一周,全程立满法轮,长约500米,是内环线,藏语"囊廓"就是内环的意思;第二条是八角街,环绕大昭寺一周,全长约1000米,是中环线,藏语"八廓"即为中环的意思;第三条是林廓路,绕拉萨老城区一周,全长约5000米,是外环线,藏语“林廓”,即外环的意思。在囊廓和八角街转经的人流每天都不断,林廓路则是人们在重要日子转经的路线。
萨嘎达瓦节,林廓转经最为壮观。从萨嘎达瓦的第一天开始,林廓路上就出现了成群结队的转经人流。到藏历十五这天,转经达到高峰,从凌晨2点直到晚上,人流如潮,川流不息。 这一天,藏族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转经念佛。
大昭寺要进行几天的“荟供”,看到在宝座旁有序摆地放着仪式所需供品,其中包括青稞、豌豆、小麦、大米、油菜籽、芝麻等五谷杂粮,上面全部插着象征吉祥的菩提树叶。一位年长的高僧端坐宝座,口诵祈祷经,手持金刚杵和金刚铃,熟练地变换着各种法式。随着宝座前铜制火炉的点燃,他把各种供品依序投入炉中,并不断加入助燃酥油,使火苗越来越旺。此时,悦耳的金刚杵、金刚铃碰击声和高僧们洪亮的诵经声组成了一曲浑厚美妙的宗教交响乐。这进行的是“火供”法事。据介绍,火供的主要目的是做供养, 意即将食物或各式各样的物品,放入火中, 让火将它们燃尽。“火供”对象既有上供(即供养与给予),也有向下的供养(即布施)。火供意在息灾得福,功德圆满。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萨嘎达瓦”节还意味着可以做更多的善事。萨嘎达瓦节最为壮观莫过于德吉南路绵延一公里聚集了人山人海的西藏各地乞丐前来乞讨。当天,布施成为了拉萨藏族人民的传统习俗,近几年,甚至演变成了旅游的一个亮点。而施与者和布施者都一样的坦然和快乐,脸上的笑容如高原的阳光一般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