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苗族龙舟节

2012年07月10日

    苗族龙舟节是中国贵州省东南地区苗族人民的传统民俗活动,汉族的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而苗族的龙舟节却在农历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共四天。龙舟节苗语叫“咋瓮”(意即划龙船),又名“娄瓮”(意即吃龙肉)。

    苗族人划龙舟的习俗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也流传着几个不同的传说。这些传说都与龙图腾和祈福有关。

    相传过去江河边住着一个名叫保的苗家渔民,有一天他带着独子九保下河打鱼,突然风雨大作,一条龙跃出把九保拖进龙洞,于是保潜水进龙洞救子,却发现恶龙已把他儿子杀死并当作枕头,就决心为子报仇,于是放火烧死龙,龙洞的烟雾弥漫整个地区。之后是一连九天九夜天昏地暗,直至一个妇女带着孩子到江边濯衣,孩子把母亲的捶衣棒在水里划上划下边嬉戏边念著:“咚咚多!咚咚多!”,天上顿时云消雾散,太阳再出来,被烧死的恶龙也被发现漂浮在水面。各寨的人知道后便先后赶到江边分龙肉,最早发现并分得龙头是胜秉寨(另一说是龙头先分杀龙的保),施洞分到了龙尾,杨家寨只分得龙肠子。另一说法是杀龙和分龙肉后才风云变色,连日不开,直至小孩用捶衣棒拍打江水和模仿鼓声,天就亮了。   

    后来死去的龙托梦给苗人,叫他们行好,用杉树仿照它的身躯造成舟,在清水江、小江河一带模仿龙的动作划上几天,它就能兴云作雨,保他们五谷丰登。起初他们做几只龙船试划,果然遇有大雨,于是各寨纷纷仿效。众人本来商定在农历五月初五、初六举行龙舟赛,但为免妨碍生产,各寨又互相协商划龙舟的日子,最后决定胜平、平挑两寨于五月初五划船、平寨于农历五月二十四日、塘龙二十五、榕山十六、施洞的二十六日,这个次序就传世至今。

  又有一说,龙并非被苗民所杀,而是被雷公劈死。相传龙王有一次行错了雨步,下雨的时间违反天意。大怒的天公命雷公把犯错的龙王劈成数段抛入江中,于是当地天大旱,苗民就造龙船沿清水江划渡,象征被雷公劈死的龙王复活了,又按常规降雨人间。与上述传说都是以赛龙舟来求雨。

    苗人以划龙舟来庆祝插秧成功和预祝五谷丰登,并有驱旱求雨、祓邪厌胜、祈子求嗣等意义,其中清水江苗族《龙舟飞歌》 中有:“要划龙船,人类才兴”、“你们给龙一头猪,龙给大家添子孙”等歌词,其《祭龙舟词》又有:“赐给大家添子孙,多象蜜峰万万千”,可见赛龙舟祈子求嗣的动机。热闹的祭龙仪式亦与古老年代祈求降雨的传说有关。他们把参加龙舟竞赛视为一件光荣的事,亲友也会准备礼物在江边送行。

    苗族所划的龙舟形状与其他地区的大异其趣,每艘龙舟以一条完整杉木或大梧桐挖空成槽形,一大二小的龙舟并排成一组,船体很长。大者为母船,苗语称“合迷”,长21至24米,宽约0.7米,船中心前后共六舱,前部接有雕刻精致的五彩龙头,其中台江施洞的龙舟龙头上都有代表男根、象征祈子重男的鸟形和可能表示实现祈子求嗣、鱼水之欢的鱼形饰物。宛似牛角的龙角上常写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吉祥语。母船翘首水面,两个角尖之间拉一根细绳子,挂上小红旗。角后有四根一米多长的野鸡毛立著。船尾也翘出水面,插著芳草制成的“凤尾”置于正中。两侧较小者为子船,苗语称“嘎呆”,长15米左右,宽约0.5米,专供桡手乘坐。有人以这种龙舟的组合方式称之为“子母龙舟”,也有人以制作方式称之为“独木龙舟”。每个寨至少有一组龙舟,一些两百户以上的大寨可有两至三组龙舟。   

    这种“子母船”本是苗家水上劳作和走亲串友的水上交通工具,后来却变成的龙首形装饰的“子母龙舟”,一些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子母船”的竞渡活动受中原龙文化影响,到后来除了用龙首装饰以外,还用自己的方式祭龙神祈年。龙舟在平时会存放在专用的“龙船棚”内。有的“龙船棚”写满如:“龙船千古事,忠孝一生兴”、“典祀千年重,锦延百事传”、“江山千古意,时序百年兴”等楹联。横批则多为“民众团聚”、“万宝来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