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青苗节
2013年03月22日
每年5月时节,云南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都会举行佤族青苗节庆典活动,青苗节是四排山乡佤族群众的传统节日,也是当地佤族群众祈盼来年五谷丰收、六畜兴旺的一种方式。
说起佤族青苗节的起源,传说是在距今五百多年前,在佤族的“达赛玛”时代,佤族有一种猎人头祭祀的传统。汉人用煮熟的谷种给佤族人撒种,并说如果谷种不出苗,就砍人头来祭祀谷神,结果佤族人砍了人头来祭祀仍未种出秧苗。后来,汉人重新又给了佤族人生谷种,佤族人为了让谷种出苗,仍然砍人头来祭祀,并且砍的人头是个大毛胡子。这一次谷种终于出苗,稻谷长势良好,谷粒饱满,但因为佤族人砍人头的缘故,使得同胞之间互相残杀,民族内耗,面临族群的灭亡之灾。这时,佤族英雄达赛玛便勇敢提出“能否利用砍牛头来代替猎人头祭谷的传统”的建议被采纳。通过秘密尝试用牛头祭祀谷神,结果谷物照样长出幼苗并且茁壮生长,从此打破了佤族猎人头祭谷神的传统。为了纪念这一壮举,祈求五谷丰登,佤族群众便在每年佤历的四月初(阳历五月份)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尽情欢歌,尽情舞蹈。
作为一种节庆活动,青苗节一直在耿马佤族村寨盛行不衰,至2007年,四排山乡佤族青苗节庆典活动已在该乡成功举办了17届。2007年11月,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青苗节被写入《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条例》并列为全县法定节日。
传统的“青苗节”按习惯一般热闹三天。第一天是庄重的祭拜雷神活动;第二天是隆重的祭谷魂活动;第三天是欢快的迎青苗活动。祭祀活动各村也存在差异,有的在“青苗节”期间还要祭祀祖先“司岗里”,祈求祖先保佑生活美满;也有祭祀水神、龙神,祈求雨量充沛,利于谷物生长;祭祀火神,祈求气温适宜,避免发生火灾。在这些活动中,祭谷魂最为隆重,是整个“青苗节”活动的灵魂和精髓。此外,祭雷神也较有特点,在世人看来,打雷与下雨紧密相连,雷电不分家,佤族先民感性地认为银白色的闪电就是雷神的化身,因而在祭雷神时都用白色的器物,以此来象征神圣和纯洁。
如今的青苗节活动内容可谓丰富多彩。节日期间,县委、政府组织盛大的开幕式和广场文艺演出,县佤族协会组织民族文化方阵巡游、千人拉木鼓、万人同唱佳林赛,特色风味小吃展、打歌狂欢篝火晚会,还有少数民族歌友会、品佤王宴,观佤民族歌舞表演以及喝水酒、射弩、打陀螺、织布、舂粑粑等比赛。在青苗节起源的佤族村寨,当地佤族群众还继续举行“司岗里”、“梅门”、“洞希雍”等充满神秘色彩的佤族传统民间祭祀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