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节
2013年05月10日
“姑娘节”是侗族、哈尼族、瑶族、苗族妇女的节日。时间各有不同。
红河哈尼族奕车人的姑娘节
传说古时候,侗族女英雄杨八美的哥哥因领导农民起义失败,被关押在广西柳州罗城的死牢,将处斩。一天,杨八美去探监,看见哥哥口色苍白,气息奄奄,便问阿哥:“你从前的胆力还有吗?”阿哥回答:“胆力到有,只是在监狱里从来没有吃上一顿饱饭,饿得提不起劲来。”妹妹回家以后,凑满三斗六升米,煮了一大箩乌米饭,于四月八日给哥哥送去。
杨八美买通牢卒,给哥哥送去乌饭,她哥哥吃了一顿饱饭,力气也上来了。兄妹俩取出暗藏的武器,和事先埋伏在外面的群众里应外合,一鼓作气冲出了罗城,沿途杀死许多官兵,一举攻破柳州城。喜讯传到四面八方,人们举手称庆。
从此,杨姓的侗家姑娘为了庆祝反抗统治者的胜利,每年四月八日都回娘家做乌米饭给姊妹们吃,以示对英雄的纪念。临走时,她们还要带些乌饭糍粑回婆家,让外姓的亲友也分享胜利的欢乐。后来、外姓的侗家姑娘也于此日照样做乌米饭,便形成了民族性的节日。
在红河哈尼族中,奕车人的姑娘节在农历二月二日,相传是为纪念一对面对强暴殉情而死的恋人。后来发展成为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
奕车人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主要分布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红河县。节日里,人们抬着猪肉和染黄的糯米,到后山两棵传说是殉情死者化身的栗树下野餐,唱歌跳舞祭奠美丽的姑娘和她忠诚的情侣。
节日之夜,奕车姑娘戴上洁白的尖顶巾,身穿“龟式服”,下穿紧身超短裤,腰系精美的银饰,在山间用歌、舞等形式赞美自己的山寨,寻找自己的伴侣。
姑娘节,也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街期举行。每逢这个街期,瑶族姑娘换上艳丽的民族服装,从四面八方涌向集市。节日的小镇,一派欢乐气氛,在广场上,姑娘们围成圆圈,在乐器的伴奏下歌舞。还有陀螺比赛也很引人注目。陀螺是用坚硬的木头做成,比赛时,两组相隔一定距离,各组的人轮流用自己旋转的陀螺去碰击对方旋转的陀螺。击中后被击的陀螺依然在旋转者为胜。
除此以外,姑娘们成群结伴,在集市上出售自己带来的农副产品,并在货摊前选购花边,五彩丝线和耳环、手镯等银质首饰。夕阳西下,小镇上人们陆续散去,而城外田野却歌声悠扬。一对对男女青年,在山坡、树下、溪边、湖畔,纵情歌唱。歌声、琴声和欢笑声交织在一起,荡漾在“姑娘街”上。
苗族姑娘节与侗族姑娘节一样定在农历四月八日,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湖南省绥宁县苗族杨姓人氏就会将出嫁的姑娘接回来,吃黑米饭过节。据绥宁县委李斌介绍,绥宁县传统民族节日“姑娘节”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节日期间,有关方面开展“巧姑娘”评选、苗王背媳妇过河、趣味体育比赛,以及山歌对唱、逗春牛、跳铜钱舞等民俗表演活动。(来源:互动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