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商丘的庙会文化

2013年12月31日

    商丘历史悠久,民风古朴。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代文化在此都有丰厚的积淀,有许多在别处看不到的文化现象,在商丘还有保留,并形成一种商丘所独有的、独特的 " 本土文化 " 。 

在火神台古庙会上,一位民间艺人在表演“口中吐火”

    商丘市位于河南省最东部,商丘地理位置优越,东临沿海,西扼中原,北接齐鲁,南襟江淮,素有"豫东门户"之称,是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和中国东西部地区的衔接处。商丘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她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灿烂,博大精深。早在传说中的五帝时代,颛顼、帝喾就曾在此建都。公元前16世纪商汤灭夏在这里建立商朝,北宋(960-1126年)时曾作为陪都。

    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给商丘留下众多的人文景观。建于1511年的商丘古城,外圆内方,风格独特,至今保存完整,与永城芒砀山西汉(前202─8年)王陵墓群同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梁孝王墓,梁丘墓凿山而进,规模宏大,令人叹,汉墓壁画被专家誉为"敦煌前的敦煌"。商丘是孔子的祖籍、庄子的故里,孔子还乡祠、庄周陵园等名胜古迹令人流连忘返。从西到东的黄河故道自然风光古朴而秀丽,也令人心旷神怡。商丘是火的发源地。早在1万年前,燧人氏在这里发明了人工取火,开创了人类文明历史的新纪元,燧人氏被人们誉为火祖,故商丘主火。燧皇陵至今还矗立在商丘大地上。

    作为 “本土文化” 的重要体现,商丘的庙会文化超越时空,仍然显示着诱人的魅力。

  庙会文化由远古时期的祭祀活动发展而来,其内容表达了人们对自然、图腾、祖先等的崇拜或纪念并成为社会文化的一种方式和组成部分。

  火神台庙会是商丘最为古老和盛大的庙会。简称 "台会" ,老百姓们又称其为 "朝台" 。每年的正月初七,是火神阏伯的生日,这天,商丘周边的人民群众前来朝拜火神阏伯,久而久之由人们对祖先阏伯(火神)的祭祀演变成盛大的庙会,距今已延续四千多年的时间。

    每年农历正月初四至初八,许多参加祭祀和庙会的人们,为阏伯添土圆坟并以敲打木棒、石块,吟诵悼念之词等古老的方式祭祀阏伯。随着时间的推移,朝台的人越来越多,香火越来越盛,至唐代已发展成相当隆重的庙会。

    据考证,火神台庙会至清代乾隆年间最为盛大。朝台本来从正月初四开始,但路途较远的外省和本省的香客为表达对火神的虔诚与敬意,从头年的腊月便往这儿赶,春节未到,火神台附近方圆几里的村庄上已住满外地的香客。香客们如此虔诚,皆因对火神的崇拜,认为朝拜后,火神会在今后一年里保佑全家平安。台会设有总会,各地设有分会,朝台时由分会会首到总会先行报到,然后由总会安排朝拜时间,按次序进行朝拜。各分会朝拜时,仅随朝台进香队伍奏乐的唢呐吹奏者就有百余人。各地的香客朝台各有程式,五彩纷呈,是一种各地民俗大展示,内容丰富多彩,观者人山人海。香客游人熙熙攘攘,算卦看相者不计其数,每天到会人数达十多万人。

    台会上,各地的地方戏、曲艺、杂技、魔术及高跷、鬼会、竹马、旱船、肘歌、花棍、独杆轿、拉秦桧、武术、龙灯等等各种民间艺术的表演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各路能工巧匠制作的泥老虎、布老虎、布娃娃、花枪、花剑、花刀、泥狗、泥鸡、面人、糖人、花灯笼、琉璃蹦蹦、泥响儿、竹响儿等等,琳琅满目,品种繁多,制作精巧,造型美观,色彩鲜艳,尽显民间艺术水平,令人叹为观止,其叫卖声也是各色腔调,此声盖过彼声。朝台的人们大多要买上一两件给孩子作为过年喜庆之物,让其尽兴玩耍,以增添喜庆和吉利气氛。庙会之上还有人另辟场地斗鸡、斗狗、斗羊、斗蟋蟀,或进行赛牛和逮猪比赛,非常热闹有趣。

    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是当地百姓晚上表演的 "火龙舞" (亦名滚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火是火神功绩的体现,火龙与青龙相对起舞,二龙戏珠,百般花样渲染出吉祥如意的气氛。朝台的各种仪式为商丘独有,与别处不同。

  在商丘,除火神台会以外,还有“白云寺庙会”、“芒砀山庙会”、“玉皇庙会”,“ 伊尹墓庙会 ”和“木兰庙会”等。(来源:商丘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