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中蕴含的民间风俗
2014年02月19日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完全确立。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二十四节气中前六个节气所蕴含的民间风俗。
立春,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
“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历史上演化出了许多围绕立春而举办的活动及民俗,如“春卷”、“打春”、“春酒”等。
雨水,二十四节气中第二个节气
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达黄经330度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民间到了雨水节,出嫁的女儿纷纷带上礼物回娘家拜望父母。
惊蛰,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
春分,二十四节气中第四个节气
春分从每年公历3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0度(春分点)时开始。春分当天昼夜长短平均,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称“春分”。民间有“春分吃春菜”的习俗。“春菜”是一种野苋菜。
清明,二十四节气中第五个节气
清明在每年的阳历4月5日左右。清明节的习俗丰富有趣,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
谷雨,二十四节气中第六个节气
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到了谷雨,也就到了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来源:沈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