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海上泼水狂欢庆端午
2014年06月03日
6月2日,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不少地方都举行赛龙舟活动,而在福建石狮市,来自海峡两岸的数万名民众欢聚一起,参与或观看海上泼水活动。作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独有的福建石狮海上泼水活动,不仅传承了中原文化的古老元素,又融入了海洋文化特色,在海峡两岸产生了深远影响。
晌午刚至,炎热非常,石狮的蚶江古渡头蚶江古渡头万人空巷,在主干道上,各种趣味游戏、特色美食让人留恋忘返,蚶江岸边围满了前来狂欢的民众。
“每年的海上泼水都非常的精彩,这边从上午10左右,就会挤满了人,晚点到都没位置了。”在岸边顶着烈日等待观赏海上泼水节的刘先生说。
下午1时许,潮水上涌,两岸同胞欢聚在古渡海滨,“海上泼水”狂欢正式启动。
只见,海面上,百舸竞渡穿梭,两岸的船员追逐嬉戏,四处水花飞舞,引来一片的欢腾景象:船员手持一盆盆海水向周边船只的人泼去,瞬时无数水花在空中划出了一道道弧线,落在对方的身上或者船上,一时间锣鼓声、水声、笑声,声声鼎沸,船上岸上,庆贺声、喝彩声更是一波接过一波,热情似火。
人们将泼出的水视为“幸福水”、“吉祥水”,互相泼水就是互相祝福,渔民被泼水后则意味着渔业会更加兴旺;青年男女被泼过水后,意味着他们的爱情会更幸福、更牢固。因此,被泼到水的人脸上总是喜气洋洋,心甘情愿被淋个透,并将同样的祝福泼向他人。
蚶江“海上泼水节”始于明代,盛行于清。当时,石狮蚶江与台湾鹿港通商对渡,生活在两岸的同胞为了传递乡音,于端午节期间,在石狮的蚶江以及台湾的鹿港两地举行两岸对渡仪式,以泼水互相祝福,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海上泼水节”,并由此生发了一系列的民俗和商贸活动,如海上泼水、龙舟竞渡、捉放鸭等等。平时被供奉在蚶江“五王府”内的“海神爷”,此时便会被请上“金再兴神船”号龙舟,祈求海峡两岸对渡船安然无恙。这个习俗延续了几百年,成为蚶江古渡的一大特色。
“8届泼水节,我年年都来,感觉很亲切!”台湾参访团团长、鹿港文教基金会副董事长蔡雨亭告诉记者:两岸有着相同的文化、相同的习俗、相同的宗教信仰,相信通过两岸携手,必能将海上泼水这一闽台特有的庆端午传统发扬光大。(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