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又称孝亲节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2011年06月04日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自古就有“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等多种说法。但很少有人知道,端午节还被称为孝亲节,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民俗专家陶思炎说,如今生活条件好了,但传统节日的一些文化内涵却失落了。如端午节除了爱国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涵就是——孝道,起源是为了纪念孝女曹娥。传说东汉年间,上虞人曹娥的父亲溺死在水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三日后抱出父尸。
由于曹娥投江的那一天正是五月初五,因此,很多人将端午节视作纪念孝女曹娥的日子,视作孝敬父母长辈的日子,端午节也被称为孝亲节。
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室主任陈竞表示,端午尽孝的风俗虽然如今提得不多,但其实也还有所表现。比如,每逢端午节,街道社区都会给孤寡老人送粽子,送绿豆糕和鸭蛋,就体现了现代人对传统美德的期盼和回归。
陈竞认为,“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文化中最悠久、最重要、影响最为深远的传统伦理观念,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空巢老人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弘扬孝道也变得日益迫切。“青年人要继承发扬孝道文化,感恩父母、孝敬长辈,不妨就从端午节做起。”他说。(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