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历史上曾经互不通婚的姓氏

2014年11月18日

    婚姻本是一对心心相印的相爱的男女结成夫妻关系的自由组合,但有的人却不能为自己的爱情做出完美的归宿选择,别无它因,不过是因为投错了姓而已。

    如今,中国还存着某些两姓不通婚的例子,而秦、岳不通婚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之一。媒体报道:在合肥,载入族谱的岳飞后人有近万名。岳家女子也入族谱。一直以来,岳家男子不准与秦姓通婚,到新中国成立这个家法才放宽。但翻族谱,还是几乎没有和秦姓通婚的。

    岳秦不通婚的根源当然是在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宋朝抗金英雄岳飞被秦桧害死后,岳家立下严厉的家规:不准和姓秦的联姻,连当朋友都要保持距离。谁违背此家规,就会从族谱上除名。故而清乾隆时,曾有某秦姓状元来到岳飞墓前留下感慨之句:“人从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其实,我们很多地区两姓不得通婚大都源于历史或小说中的国仇家恨,但演绎至今,不少令人啼笑皆非。其实,历史上曾经互不通婚的例子还有不少。

    岳姓祖先不允许后人与秦姓通婚,也有一个姓氏的祖先不允许后人与岳姓通婚,那就是女真后裔完颜氏。凡姓完颜者,皆女真后裔,即满族人。女真人的第一次辉煌是建立大金国,伐辽灭北宋,与南宋划淮而治。在与南宋的攻伐当中,完颜宗翰、完颜宗弼等与南宋的岳飞争斗,流传下来的《精忠报国岳飞传》脍炙人口,可是女真完颜氏后裔与岳飞后裔也因此成了永远的仇敌。女真后裔都表明一个祖训:女真后裔不和岳姓通婚。元末明初,宗弼后代完颜佩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因战功被封为“女真将军”,封地在潞州(今安徽肥东,现有完颜牌坊村)。明万历年间,完颜佩的10世孙完颜必重由肥东赴京赶考中得探花,为官河南,落户鹿邑。河南鹿邑完老家村的完颜姓村民也仍然守护着女真完颜氏的文化符号和民间信仰,恪守着三大族规:一是不听不看《说岳全传》;二是不唱不看《草坡面礼》、《八大锤》等戏曲,据说,1978年古典戏解禁后,有一个剧团在邻村演《朱仙镇》,被完老家村村民上台阻止,并发生打斗;三是同姓同族不通婚,可与汉姓通婚,但不得与岳姓通婚。

    唐朝末年,军阀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大唐王朝寿终正寝。唐朝国姓是李,李家从此世代视朱家为仇敌。此外,明朝末期,李自成发动农民起义,并最终攻入北京城,崇祯帝被迫自缢在万岁山,明朝灭亡。因此,朱李两家的“仇恨”又加深了一层。因此,民间也有李、朱不通婚的说法。

    历史上潘姓曾被杨、武两姓列为不通婚的对象。其实,这完全是被虚构的历史故事害惨了。杨家和潘家能成为“世仇”,完全是受了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的影响,甚至有杨姓后人将“潘杨不通婚”的家训写进族谱。其实,《宋史》中并没有“潘美与杨业不睦”之类的记载。后来的小说《杨家将演义》中,将潘仁美描述成了陷害杨业的奸臣。

    一部《水浒传》,本是故事,潘金莲红杏出墙害死武大郎,这才有武松杀嫂……从此后,武潘两家势如水火两不相立,互不来往。儿女打小家长就嘱咐孩子不准和对方的孩子玩,不准和对方的孩子相好。私下相好的,到头来架不住亲朋的棍棒与眼泪,只得无可奈何拜拜分手。想要结亲,自然不被允许。《水浒传》里的故事,对清河县武潘两家造成了深久的影响。为此,施耐庵直系后人施胜辰曾专程赶赴清河,代祖先向两家后人致歉,武植祠堂里至今仍裱糊着他的诗作:“杜撰水浒施耐庵,潘武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武植祠里断公案,施家欠债施家还。”

    宋朝,出身贫寒的吕蒙正考中状元,后来当上了宰相。吕蒙正与同朝一位吴姓官员素有嫌隙,他卸任宰相后,这位吴姓官员便在皇帝面前进谗,导致吕氏全族被迫流亡,不得不改成“高、江、卢、纪”四姓逃亡。从此,吕姓后人就告诫子孙,世代不与吴姓通婚。

    明洪武年间,韩文公在湖南龙潭的封地成家立业,后来,这里也陆续来了其它姓氏的家族。与韩氏姓相邻而住的是张氏,本来两姓也相邻而住,相安无事,可偏偏这个姓韩的还就是有些不讲理,明明是两家人同建的桥,他却只让别人走一小边,那时一个家族都有一个祠堂,姓韩的每天都把自己的祠堂大门打开,却不让姓张的打开全门,只许他们开半页,古话说,是可忍,孰不可忍,张氏姓遭此压迫,终于有一天再也忍不住了,他们就想出了一个报复的主意,一个大雨的夜晚,全族人连夜砍了不少的竹子把它削成许多小块的竹片,在上面写上“韩氏姓造反”的字,趁着大雨他们把写上字片的竹块放到河里让水冲往远处。得到竹片的人赶忙上报朝廷,当时造反可是诛灭满门的事。朝廷也就立马派出兵马来到龙潭镇压,官兵一到,不分青红皂白,只问何姓,要是回答说是“韩”。立马一刀砍了,从一进龙潭就开始砍杀,当时有“谭”姓人也住龙潭,“谭”与“韩’谐音,可怜姓谭的也就遭了殃,被冤杀了不少,时间由于还太早,很多人还没有起床,恰有一村妇早上到河边洗菜,看到官兵在河边杀人,吓得赶紧回家报了此事,姓韩的人得讯才赶紧逃跑保命,有些人跑去了外地避难, “韩 "“张”也由此成仇,不复往来。这种传统一直持续到新中国。

    此外,梁、祝、马不通婚,源于《梁祝》中国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希望悲剧不再重演;施、郑不能通婚,源于清朝施琅与郑成功后人的家仇。

    历史烟云过眼,这些不合时宜的旧俗早就应该扔进历史的垃圾堆了,何况其中很多故事本来就是子虚乌有的杜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