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民间与龙有关的风俗

2012年01月11日

    今年是农历龙年,在我国不少地方都存在与龙有关的风俗。

广西梧州的龙母太庙建于北宋年代

    民间有“龙挂”的说法。每当雷起云簇,铺天盖地,便窥云中龙的动作,若见云中有竖形物下垂,蜿蜒而伸,龙尾下垂,是指向雨的一方。

    北方人有喜见龙挂之俗,为此,展开许多民俗活动,如龙祠、祈雨等等。龙祠是一种祭祠活动,主要是祭龙神。《后汉书·南匈奴传》云:“匈奴俗岁有三龙祠”。这三龙祠是于正月、五月、九月的戊日三次祭。以五月为盛,有五月会龙神之说。

    “龙母文化”是一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岭南文化,在西江流域、珠江流域民间有很大的影响、享有崇高的地位,久负盛名。传说龙母是西江流域的百越部族首领,姓媪,生于楚怀王辛未年(公元前290年),卒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是广西梧州藤县人,生前为民治水,造福百姓。龙母信仰特别是在粤、港、澳地区较为广泛,特别每年龙母诞(农历五月初八)民间都会自发举行声势浩大的开诞仪式。在广西梧州和广东德庆等地建有龙母庙,诞期一开始,来自广东、广西、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一带的进香东船便纷纷驶至,争相泊岸。一连数日,龙母庙香烟缭绕、炮竹声声,进香祈祷者多达数十万人之众。

    有些地方以农历二月初二为龙日,流行于南北各地,以北方尤甚,俗称“龙抬头”。乡民们用煤灰从大门外—直撒入厨房,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帝京景物赂》记;“二月二日龙抬头,煎元蛋祭余饼,熏麻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是日晨,主妇以根敲锅沿,曰震虫;并以彩纸、草节、细秫秸穿成串悬于房梁,谓之穿龙尾,表示龙尾下垂,龙头向上之意。当日食饼谓龙鳞饼,食面谓龙须面,食菜团谓龙蛋,闺中停针线,恐伤龙目。 祝福

    旧时吴越之地有分龙节,在农历五月二十,后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尤以江南为多。俗谓五月多雨,龙各分域。民间相传,这天,天上的小龙离别老龙去自己管辖的区域内发号施令,因不忍分离而流泪,故是日多雨。安徽沿江地区多圩田,此时最忌雨水,故有是日宜晴之说。而在江浙地区,以分龙节次日之雨谓分龙雨,如雨则认为雨水调顺,必有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