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欢天喜地闹元宵
2012年02月05日
今年2月6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有着“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好彩头,各地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新年的气氛推向高潮,各种民俗和民间艺术得以尽情展现。
2月4日,距离元宵节还有2天,被誉为“天下第一棕”的北团“游大粽”已在“客家祖地”福建连城县开始巡游。巡游队伍穿梭在这个客家山城的大街小巷,沿路民众喜笑开颜,纷纷燃放烟花爆竹迎接。
“游大粽”是一项全球特有的客家民俗活动,也是客家人祈盼“丰收、和谐”的象征,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
今年1月28日(正月初六)开始,当地民众就深入深山老林,采集1万多片粽叶;妇女们忙着把采集来的粽叶蒸煮、洗刷干净,并穿针引线,用万余片的粽叶缝制大粽的“粽衣”。粽衣缝好后,要用60斤糯米饭装入尖顶,60斤生糯米浸泡后装入粽底,制作成一点六米高的笋状大粽。大粽下锅蒸煮3天3夜,然后再用金箔纸包裹,贴上吉祥纸花;再包上数百指头大小的公母小粽,挂在大粽尖端。村民们还要包上数百个拳头大小的粽子,以备惠赠亲朋好友。
正月十三,“天下第一粽”开始巡游。神铳、鸣锣、十番音乐开道,龙凤旗、彩旗队引领,村民们抬着“五谷真仙”轿、二棚大粽、古事棚等依次巡游,接着是推广计生、综治平安、爱国守法、科技兴农等新风尚、新文化的花车队、鼓乐队、腰鼓队,一路吹打,浩浩荡荡,沿着村街小巷游行。
巡游完村街小巷后,村民们又抬着大粽进城巡游,与县城里的当地民众、各地游客共闹元宵,同祈丰年。
2月4日下午,由天津市商务委、和平区政府、市旅游集团主办的第25届“和平之春”暨南市食品街第十三届“芦台春杯”全国有奖征联、有奖猜谜和百锅万人品汤圆活动在南市食品街开幕。活动将举办三天。
据了解,“和平之春”是天津和平区的群众文化品牌。从1999年元宵节开始举办,今年是第二次主题为“金龙腾飞”的活动。一幅幅对联,饱含着广大楹联爱好者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希冀。而百锅万人品元宵活动是食品街近年来新增的品牌活动。自2010年举办至今已经是第三届了。今年自正月十三(2月4日)至正月十五(2月6日),每天上午11点和下午2点在食品街内举办免费品尝汤圆活动。
记者现场看到,食品街内人头攒动,游人络绎不绝。种类繁多的名胜小吃吸引不少了来自各地的游客。500多条内容新颖的谜语悬挂在彩带上供广大谜语爱好者和游客娱乐。现场制售汤圆的摊点前围满了观看的游客和市民。制作糖人的摊点前,不仅吸引了孩子的眼球,不少大人也看的津津有味。
2月4日下午,上海周家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一场喜庆欢乐的包汤圆比赛正在热闹上演。为了让更多社区居民度过一个喜庆有趣的元宵节,东方社区信息苑在全市范围内同时推出了包汤圆庆元宵活动,为社区居民送上一道丰富的元宵民俗大餐。东方社区信息苑尝试通过这样创新的学习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融入传统民俗的氛围,体验手工制作的乐趣。
2月4日正值农历正月十三,是民间开始上灯的日子,鲁南地区部分农村有在这一天开始做萝卜灯、点萝卜灯的习俗。人们把洗净、截好的萝卜挖出内瓤,形成灯碗状,在外壁刻上“春”“福”或生肖图案,再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萝卜里,就成了萝卜灯。当地群众在元宵节点萝卜灯,期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2月6日,广东佛山群众将举行2012年“温爱佛山”慈善万人“行通济”活动。
“行通济”是佛山一带在元宵节期间举行的游玩祈福活动,寄寓着人们行善、济世、通济、和谐的美好愿景与精神追求。每年元宵,家家户户都会扶老携幼,举着风车、摇着风铃、提着生菜由北到南走过通济桥,祈求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2007年,“行通济”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的“行通济”活动与“温爱佛山”慈善万人行活动融为一体。下午5:30,在佛山首届公益慈善盛典暨温爱佛山慈善万人行启动仪式后,由传媒界、宗教界、企业界、文化界、公益组织、红十字会、慈善会、机关单位、外来工群体、工青妇、党员义工队、武术团体及传媒粉丝团等组成的18个方阵,与市民一起行通济,倡议全社会共同参与爱心慈善活动。粤剧名伶梁玉嵘献上粤曲串烧,多支舞狮队同台争霸,为这一善事助兴。
2月4日,为期3天的河北涿州第十二届花灯节开幕,吸引大批游客前来观看花灯,喜迎元宵节。(大恩网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