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余海内外华人壬辰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
2012年04月04日
桥山含翠,沮水潺潺。壬辰年(2012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今天(4月4日)上午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前隆重举行,1万多名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缅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表达炎黄子孙的追思。
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等与海内外华人华侨、港澳台同胞代表参加了公祭典礼。
9时50分,主持公祭典礼的中共陕西省委常委、陕西省常务副省长娄勤俭郑重宣布:辛卯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开始。象征着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对先祖无限崇敬之情的34咚鼓声和9响钟鸣,在桥山沮水间交织远荡。代表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崇敬先祖的共同心声。
陕西省省长赵正永在祭祀典礼上恭读祭文:
惟公元二零一二年四月四日,壬辰龙年,清明佳节。中华儿女,谨以敦诚敦敬之礼,恭祭我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曰:
吾祖轩辕,厚德无量。初创文明,靖康八荒。修文六合,天下安祥。鸿勋远祚千古,懿德永垂万方。后昆前仆后继,人间正道沧桑;民族同心同德,华夏声威远扬。
今逢盛世,修德振邦。大国崛起,鼎革图强。人本为策,“十二五”续写盛世华章;科学发展,“十八大”再绘民富国强。社会和谐,民生大昌。一国两制,紫荆莲花并芳。两岸同根,携手复兴康庄。五十六族永和,十三亿人共襄。神州安定,寰宇瞩望。锦绣中华,龙凤呈祥!
桥山沮水,华胄共仰。昭告我祖,佑我家邦。祭礼大成,伏惟尚飨!
全体参祭人员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后,一阵阵饱含深情的清脆童声在轩辕殿前响起,80名儿童代表齐声咏诵咏诵《黄帝谣》。
“天浩瀚,地苍茫,大中华,国运昌。岁壬辰,金龙翔,桥山春,古柏苍。颂轩辕,献心香。
轩辕黄帝,伟业煌煌。肇启文明,光耀家邦。慎终追远,万古流芳。
教稼穑,五谷长,筑宫室,居有房。造司南,辨八方,制舟车,行通畅。衣食足,民安康,沧海平,天地祥。
吾祖轩辕,惠泽八方,悠悠华夏,民族隆昌。浩浩九州,邦国盛强。
刻契兴,文字倡,观天象,创历法。举贤能,整纲纪,定法度,序伦常。龙族兴,国力强,江河永,日月长。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海峡两岸,骨肉情长。同祖同宗,共荣共襄。血浓于水,再写华章,民族复兴,我辈担当。光耀先祖,雄风远扬。”
乐舞告祭分为四个乐章:《序·心香》、《雅·云翘》、《风·土德》、《颂·龙帜》。整个告祭乐舞形成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风、雅、颂”结构,其中《颂·龙帜》专门邀请在大陆的台湾人士共同参与合唱演出,祈祷寰宇,永远和平。表现两岸炎黄儿女高扬黄帝旗帜、祈福中华走向伟大复兴的美好心愿。
公祭礼毕,人们怀着对人文初祖的无比敬仰之情,瞻仰轩辕殿,拜谒黄帝陵。
约5000年前,黄帝通过联合其他部落统一了黄河流域,奠定了华夏文化的基本格局。位于黄土高原南部的黄帝陵,是传说中黄帝的衣冠冢。
据文献记载,自汉代以来,中国历代王朝多有公祭黄帝的传统。上世纪80年代以来,清明公祭黄帝的典礼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华人关注。如今,每年都有近百万人次前来谒陵祭祖。今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在结尾的合唱部分名为《龙帜》,用来表现两岸炎黄女儿高举黄帝的旗帜,祈福中华走向伟大复兴的美好心愿。为了更加突出今年的两岸公祭主题,今年的合唱专门邀请了在大陆的台湾人士共同参与演出,祈祷寰宇永远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