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北京妙峰山民俗庙会:“云上的世间”

2012年04月27日

    北京妙峰山民俗庙会,历经四百多年洗礼。每年旧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妙峰山开山半个月,京都的善男善女们都去进香朝顶,北京西北大道上,数以万计的香客络绎不绝。这已经成为现今北京地区最大的传统民俗活动展示窗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妙峰山位于京西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北部,北眺昌平,东接海淀,西倚太行,南望永定河大峡谷。妙峰山海拔1291米,面积20平方公里,有着“古刹、怪松、奇石”三绝,更是享有“华北第一仙山”的美誉。凭借距市中心仅55公里,京兰公路(109国道)、丰沙铁路横穿而过的地理、交通优势,妙峰山已成为北京周边最具文化底蕴的风景名胜区之一。在春季庙会期间,游客可观赏到日出、晚霞、雾淞、山市等时令景观,并有“华北一绝”的万亩玫瑰园供游客欣赏。

    妙峰山传统民俗庙会又称妙峰山娘娘庙香会,起源于明朝。在明清两代及民国年间,这里曾经是中国北方地区远近闻名的圣地,并成为老北京及北方省市影响最大的一项民间信仰、民俗风情活动。

    妙峰山及民俗庙会的影响力不仅仅局限于民间,妙峰山又被称作“中国民俗学的发源地”,妙峰山娘娘庙会更有“中国民俗学的摇篮”之称。原来,早在1925年,北京大学民俗学家顾颉刚就已经对妙峰山的香会、庙宇做了详细地实地调查研究,并出版了《妙峰山》文集。关于妙峰山庙会的大量文献、图片资料,已经成了研究中国民俗文化的宝贵财富。如今的妙峰山庙会,已是门头沟区“打开山门,以山会友”重要的对外旅游活动之一,并已纳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列。

    传承着百年民俗的妙峰山庙会活动丰富多彩,光花会表演就汇集了八十多档传统民间花会。遍布北京乃至华北各地的民间花会,通过朝顶进香、酬山赛会进行民间文艺表演交流切磋技艺,让游客感受地道的历史民俗。

    花会看的是门道,施粥布茶舍馒头等传统民俗活动则能让游客参与其中,感受庙会的热闹以及乐善好施、和谐相处的处世之道。妙峰山庙会完整地保留了延续400多年明清时期庙会的历史风貌,这些民俗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包容、厚德,是展示京城民俗文化的活化石,也是“北京精神”在百姓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娘娘庙位于妙峰山主峰,依地形而建,向东南方面对京城。主要有山门殿、正殿、地藏殿、药王殿、观音殿、月老殿、财神殿和王三奶奶殿。庙外还曾有喜神殿、东岳庙、关帝庙、法雨寺等建筑。

   “妙峰山的娘娘——照远不照近”这一老北京的歇后语,突显妙峰山娘娘庙的历史地位。清康熙曾封其为“金顶妙峰山”娘娘庙,使之地位居于京城东西南北中“五顶娘娘庙”之上。从此,妙峰山娘娘庙会便成为京城和周边各省香火最盛之地。至嘉庆皇帝登位,又赐名为“敕建惠济祠”,并赐御书庙名匾额,使妙峰山娘娘庙的地位达到最高级。

    庙会上除了可以买到近百余种具有门头沟特色的旅游商品和土特产品,妙峰山玫瑰制作的系列食品更是堪称一绝,让人赞不绝口。妙峰山是著名的“玫瑰之乡”,这里的玫瑰花形大、花瓣厚、花色深、含油量高等特点。每年万亩玫瑰花开之际,漫山遍野紫红一片,香飘满谷,形成壮观的玫瑰花海。

    4月21日,2012年妙峰山春季民俗庙会正式开幕。此次庙会期间,有五虎少林会、中幡会、高跷会等80档传统民间花会朝顶进香、酬山赛会并进行民间文艺表演交流和切磋技艺。除传统的民间花会表演外,还有施粥布茶、舍馒头、舍缘豆等传统民俗活动,全面体现京城民俗的文化奇观。

    为了相约这次庙会,原计划早上7点在北京门头沟永定河边集合的时间,一再往前提——担心到晚了妙峰山会大堵车。20日的北京下起了小雨,整座山都躲进云雾中。到了景区听行家介绍才知道,阴历四月初一前夜下的雨叫净山雨,是很不容易遇到的,此行的幸福指数瞬时上升。可惜之前功课没做足,按照当地的风俗,四月初一前夜,要为灵感宫的碧霞元君娘娘守岁才对。

  顶着细雨,远在景区门外就听到锣鼓喧天,与晨雾中山路的宁静对比鲜明。妙峰山位于京西门头沟区境内,主峰海拔1291米,因供奉碧霞元君娘娘等道、佛、儒及民间诸神,形成了自明清以来华北地区影响最大的传统庙会。

  进入景区大门,一幅传统庙会画卷徐徐展开:入眼就见身着黄色对襟马褂的武师举着黑白相间的“五虎少林”香会会旗,“武练儿”师傅们手中的刀、枪、剑、戟等各类兵器就着“咚呛咚呛”的锣鼓声耍练得虎虎生风,身着艳粉色演出服的大妈们投入地把手里的水扇都舞出花儿,也有忙着在“金顶妙峰山”碑刻前留影纪念的。

  摩肩接踵的人群覆盖了整个山顶,在地势略为开阔的平台上,香客们有的举碗喝粥,有的在啃馒头,有的在大锅前忙着给大家分粥,茶水炉旁的老爷爷正招呼给大伙儿倒热茶,馒头圣会的负责人,耐心地把一袋又一袋馒头分给排队前来的信众,据说,他们一天舍出的馒头就有八千斤。

  拾阶而上,娘娘庙里香炉的香火蹿起的火苗有两米多高,灵感宫门前排满了虔诚的善男信女。雨雾朦胧的妙峰山上,熙来攘往的信众和布施者脸上都是祥和,恍若“云上的世间”,而又与山下凡世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