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恋家 中国“根亲文化”风生水起
2012年04月27日
近年来,随着华侨华人到中国寻根热的兴起,中国的“根亲文化”建设在政府的引导、民间的推动下,可谓风生水起。河南最近提出了打造“根亲文化”圣地的目标。山西也不示弱,“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出现了万民祭祖的景象,“洪洞大槐树祭祖习俗”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不久前举行的首届全球根亲(客家)文化盛事颁奖大典上,还评出了“全球华人最向往的十大根亲文化圣地”和“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大典以评奖的方式,对中国当前“根亲文化”的发展势态进行了描述和总结。
根亲文化的兴起
什么是“根亲文化”?根亲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民族、姓氏、文字、元典等具有其他延续性特征的文化之根。根亲文化的关键点是“根”,“亲”则是人们在寻根之时自然发生的血缘和情感联系。
河南是根亲文化资源大省。被视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三皇五帝”,大多出自或主要活动于中原地区。研究表明,前100个中华大姓中,78个直接起源于河南,98个姓氏的郡望地在河南,这些姓氏涉及当代华人的90%。
河南各地市在开发利用根亲文化资源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如举办淮阳伏羲姓氏文化节、固始根亲文化节、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等。河南在利用节会这种形式开发根亲文化资源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有的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初步形成了品牌效应。
在“全球华人最向往的十大根亲文化圣地”中,有河南省固始县。固始,可谓利用节会形式开发根亲文化资源的代表性地区。
2008年至2011年,固始先后成功举办了4届固始与闽台渊源关系研讨会和3届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在办好节会的同时,固始县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建设和完善了根亲博物馆、华夏根亲博览园、陈元光祖祠、王审知故居、番国故城遗址等,进一步丰富了根亲历史文化载体。
华侨华人是推手
思乡恋家是中国人共有的特性。改革开放以来,大批海外华人回国寻根祭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河南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长期从事姓氏文化和寻根文化研究,见证了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寻根热。张新斌说,寻根的轨迹往往是由东南沿海追寻近祖,最终追根到中原祖地,河南已被视为海内外华人寻根谒祖的圣地。中原寻根30年来,至少有30万海内外华人前来河南寻根。
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中,有河南省郑州市承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陕西省黄陵县承办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山东省济宁市承办的全球祭孔大典、湖北省随州市承办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等。在这些文化盛事的参与者中,最为活跃的是华侨华人群体。
河南唐河县姓氏文化研究会自与谢、廖、丁三姓开展海内外联谊后,带动了海外华侨华人回归祖地唐河寻根谒祖的热潮,以亲情交流为载体的经济往来日渐频繁。尤其是在捐资助教方面,远居海外的宗亲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其中,谢氏宗亲在谢氏发祥地——苍台镇谢家庄捐资兴建了谢家庄学校,同时捐资210万元人民币兴建了唐河县图书馆的谢源楼。韩国丁氏宗亲寻根谒祖时先后捐资400万韩元资助唐河的文化教育事业。
根亲文化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发展,华侨华人作为背后的推手,起了很大作用。(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