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甘肃举行
2013年06月24日
2013年甘肃省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6月22日上午在天水市伏羲广场举行,来自海内外的2万多名华人参加了祭祀活动。全国政协副主席苏荣、甘肃省省委书记王三运、省长刘伟平等人在伏羲像前进献花篮。
9时50分,苏荣宣布公祭大典正式开始。
祭祀现场,鼓声威武,钟磬悠扬。击响的34咚鼓声象征着全国31个省区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共祭中华人文始祖的崇敬之情,9响钟鸣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最高礼数。大家肃穆伫立,共同感悟伟大祖先“一画开天、肇启文明”的创造精神,表达全体中华儿女对人文始祖伏羲创世功绩的崇高敬仰和无限尊崇。
刘伟平恭读祭文,歌颂伏羲功德,感怀伟大祖国辉煌灿烂、悠深久远的文化积淀,传达羲皇儿女继往开来之志,祈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在庄严凝重的音乐声中,盛大的乐舞告祭拉开序幕。200名手举凤引、龙旗、幡杖、宝盖的仪仗队,分两列自祭坛后方庄重、虔诚、肃穆上场。120名男女演员组成的舞蹈队手捧高香,和着悠扬的乐曲开始起舞。随着乐曲的转换,舞蹈队伍在聚合穿插中以肢体造型和舞蹈语汇,依次形象化地渲染营造出伏羲“画八卦、结网罟、刻书契、制琴瑟、授耕作、始嫁娶”等开天功业,展现并讴歌人文始祖一画开天、肇启文明的伟大功绩。
乐舞告祭后,苏荣、王三运、刘伟平等走进伏羲庙,敬献花篮、瞻仰伏羲圣像。
伏羲被列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他和女娲一起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发明创造了八卦、历法,还创立了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甘肃天水是伏羲的诞生地,自古有祭祀伏羲的传统,早在春秋时期秦文公十年(公元前756年)就在渭水流域用三牢之礼祭祀伏羲。自秦汉至明清,延绵不断,相沿成习。1988年以来,这里已经成功举办了23届公祭伏羲大典,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今年的公祭大典首次提升为由国侨办、港澳办、国台办、中国侨联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
甘肃省天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彭鸿嘉介绍,甘肃公祭伏羲典礼已经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为独具特色的重要民族文化品牌。“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本源文化和共同文化的信仰。伏羲文化所具有的创造、奉献、和谐的基本特征从来都是中华民族最可贵的民族品质。弘扬伏羲文化,倡导伏羲文化的创造、奉献、和谐基因,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民族精神,促进祖国统一,建设和谐中国、文化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的公祭活动安排了祭祀大典、文化交流、招商引资等5类活动,同时还在天水卦台山举行了大型卦台山民间祭祀伏羲典礼,凝聚全球华人同根同祖的感召力和向心力,同时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伏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