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皇家御用刺绣现广州 针法细腻质朴淡雅
2013年09月11日
宋徽宗御用的皇家刺绣是什么样子?9月7日,《北宋遗风、汴绣艺术精品展》在广东省工艺美术展览厅举行,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韩素琴带着70多幅汴绣精品来到广州。市民可以免费参观领略到来自古城开封、北宋皇廷遗风的汴绣风采。
汴绣历史悠久,素有“国宝”之称,起源于宋代(960-1127) 。当时开封作为北宋的国都,称作“汴梁”也作“汴京”,是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而刺绣在北宋年间是手工业中一个重要行业,所以当时称作“宫廷绣”的刺绣,因开封古时称汴梁城,所以就有了汴绣之称,汴绣与苏绣、湘绣、粤绣、蜀绣合称为中国五大名绣。
距今800余的北宋时期,刺绣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做为北宋都城,其皇宫有“文绣院”聚集全国杰出绣女300余人,专为皇帝王妃、达官贵人绣制官服及装饰品,因而也被誉为“宫廷绣”或“官绣”,在民间,刺绣则更为普遍,当时开封大相国寺东门外有一条街叫“绣巷”,即是绣姑绣作了聚居的地方,又是专卖刺绣品的著名市场,放眼寺院内外,十里都城,到处是珠帘绣额,巧制新装,名绣佳作,竞相生辉,明代大学者屠隆在他所著的《画笺》一书中赞曰:“宋之闺绣画,山水人物,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其用绒一、二丝,用针职发细者为之,故眉目毕具,绒彩夺目,而丰神宛然,设色开染,较画更佳,女红之巧,十指春风,回不可及。”
韩素琴介绍,汴绣的特点是针法细腻、质朴淡雅,擅长将中国历代名画搬上绣品,以针代笔,以线作画。汴绣用色古朴收敛,典雅含蓄,例如一幅宋徽宗赵佶的《菊花图》绣画,光是一片紫色的叶子,用色就达到六七种以上,各种深浅不同的紫色,让叶片活灵活现又淡雅悠远,“一般一幅画用色都达到几十种以上,有的画色彩特别丰富的,用到上百种颜色,色阶选择很丰富。”汴绣还有一大特色是用线讲究,一根线可以分出七八股甚至十六股,根据画作需要刺绣,堪称一绝。
汴绣与广州人熟悉的粤绣有何不同呢?韩素琴表示,粤绣题材更为热闹,色彩艳丽、对比性强,而汴绣用色不浓烈,虽然色彩细腻但收敛,题材上也以宋朝古画为主。 (来源: 信息时报 记者 蒋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