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画”成为广西农民增收致富新产业
2014年01月22日
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独峒乡乡长刘勇华1月18日向中新网记者介绍,2013年,三江县“侗画”产业产值达280多万元人民币,县级以上农民画家有300多人,“侗画”成为侗乡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文化产业。
中国侗族农民画,亦称中国侗画,是世界文化艺术的一朵奇葩,因创作者大多数为农民,故而得名。2012年成功列入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独峒乡作为三江农民画的发源地,先后被授予“广西民间艺术特色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称号。
刘勇华介绍,过去,农民利用农闲时间在煤油灯下创作,用锅墨、蓝靛等作为颜料,树枝、杉树皮做画笔,以近似涂鸦的夸张手法、浓烈的色彩在画纸或侗布上描绘侗乡风土人情、田园风光和生产生活。如今,虽然颜料、画笔已由丙烯、毛笔或排笔等替代,但构思奇特、色彩斑斓、形象逼真、新颖别致仍是侗画的最大亮点和“吸金”点。侗画已于2012年列入广西自治区级非遗保护名录。
刘勇华说,为了发展和传承这一瑰宝,让特色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壮大,当地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积极探索“基地+协会+农户+作者”的发展模式,鼓励、引导和帮扶农民画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目前,侗画逐步打开国际市场,侗族农民画创作作品近万幅,有2000多幅佳作被国家文化部送给各国使馆收藏,500多幅侗画被各地博物馆收藏,近2万幅作品作为装饰品走进景区、酒店、宾馆或寻常百姓家,侗画在历届全国农民画展中屡次获奖。
风雨桥下人山人海看斗牛、石板桥上盛装起舞跳“多耶”……一幅幅精美逼真、栩栩如生的农民画日前在三江县侗族农民画传承基地展出。这是由广西三江县总工会主办的“侗画、侗绣”培训班学员们的“毕业”作品。
独峒乡独峒村50余岁的吴大娘告诉记者,此次培训班学员大多是村里的农民群众,年龄小的有五六岁,大的有五六十岁,甚至有一家三口成了同班“同学”。虽然他们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但都熟悉侗族生活习俗和民间故事,经过培训后创造的特色侗画作品受到市场欢迎,成为村民增收的一条新路子。(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