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独有的传统工艺:内画
2011年10月12日
内画艺术为中国独有的一种传统工艺,是集民族艺术精华的袖珍艺术品。它因在水晶或磨砂呈乳白色鼻烟壶内壁上绘画而得名。内画鼻烟壶是融绘画书法以及特制的料器为一体的综合手工艺品。手掌心般大小的烟壶,只有笔杆一样粗细的壶口,艺术家们凭着精湛的书绘艺术和敏锐的艺术感觉,以细小的特制勾笔伸入壶内,反向绘出细致入微的人物、山水、虫鸟、花草等画面,人们从外观赏,深感精妙绝伦,不知方寸之内何以致此,疑是鬼斧神工。
明代万历年间,传教士利玛窦带入意大利鼻烟始,鼻烟便作为礼品在中国流传。距今有几百年历史。内画艺术分为京、冀、鲁、粤四大流派。
京派最早,起源于乾隆年间,涌现出不少杰出的内画大师,如:晚清和民国初年擅长人物的马少宣、孙星五、叶仲三父子,擅画山水花鸟的周乐元、丁二仲、自怡子等不下十几位。
冀派内画水平最高、规模最大、发展最快、影响最大。冀派创始人王习三19岁投师京派名师,王习三在继承北京明、清著名老艺人叶仲、三技支的基础上,融合内画名家流派之特长,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终成中国当代内画艺术之泰斗。
清光绪十六年,北京的内画鼻烟壶工艺传到了琉璃之乡——山东博山。画师毕荣九利用本地生产的高级琉璃水晶料做壶坯,开始制作琉璃内画鼻烟壶,成为博山内画艺术的创始人和我国内画史上的一代名师。
1958年,老艺人薛京万发明了内画毛笔,同时发明了不怕水的烤彩内画鼻烟壶。内画毛笔的发明,是内画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内画毛笔与原来的竹笔比较,有着极大的优越性,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宜书宜画,极大丰富了内画艺术的表现力,又提高了效率。
“粤派”内画又称“桃江内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吴松龄老艺人创建。粤派烟壶轻盈秀逸,壶身饰以描金图案,金碧辉煌,风格独特。
目前,内画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冀派内画的发源地——河北衡水,还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内画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