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广西主题活动丰富多彩
2012年06月10日
6月9日是我国第七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文化遗产日”活动主题是“活态传承,重在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依托本土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文化遗产日期间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自治区文化厅等单位在广西民族博物馆举办了薪火文脉——拜师大会、大型民俗展演《龙吟鼓韵》、外婆的背带——民族女红技艺展示、国家级名录——壮族织锦技艺创意产品展示、革干哪嗬嗨——彩调唱腔设计演唱比赛以及布侬最丽-梁汉昌壮族服饰摄影展等系列活动,展示广西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活态传承魅力。
在薪火文脉——代表性传承人拜师大会上,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似玉、侗族大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吴光祖、桂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秦彩霞、壮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闭克坚、壮族歌圩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正城、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人帡等6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布洛陀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黄达佳、彩调剧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周瑾、刘三姐歌谣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黄月香等3位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壮族八音南宁市代表性传承人黄才定1位作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收徒,自治区人大副主任荣仕星、自治区副主席李康、自治区政协副主席蒋培兰、自治区文化厅厅长余益中等领导在拜师大会上成为见证人。
文化遗产传承拜师仪式
在开幕式表演中,来自贺州平桂水口麒麟马、20名演员表演10面灵山烟墩大鼓、30名演员表演2条南宁彩龙、30名演员表演宾阳炮龙、38名演员表演18面马山会鼓、40名演员表演20面东兰铜鼓、60名演员表演60面壮族岳鼓……以及各种彩龙、香火龙、芭蕉龙、草龙、稻草龙、板凳龙、炮龙、麒麟马、麒麟灯、草狮汇合起舞腾飞,会鼓、大鼓、岳鼓、铜鼓齐鸣和韵,美丽的醇香女神合着龙吟鼓韵,唱着敬酒歌给佳宾敬酒。共有7种不同材料与形态的龙,2种不同形态的麒麟,4种各具特色的鼓和428名农民艺术家共同演绎的大型民俗展演《龙吟鼓韵》,把“文化遗产日”广西活动推向高潮。
“外婆精心制作的绣花背带传给妈妈,妈妈又留给女儿,女儿再用它来背自己的孩子……”6月9日上午,还进行了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背带(女红技艺)和织锦纽绣、服饰佩件、鞋帽香包、巧手惠心等展示,同时每个世居民族将有1至2名传承人或民间艺人现场制作并作品展示,配以文字解说具有代表本民族特色的背带图案构成含义、针法、绣法等。靖西壮锦厂、宾阳壮锦厂、南丹民族服饰传统制作、忻城壮族织绵、马山壮美坊壮绣手艺厂等创意产品展示则构成了《国家级名录壮族织锦技艺创意产品展示》的一幅幅“美丽画卷”。
灵山大鼓
在《革干哪荷嗨—彩调唱腔演唱比赛》中,来自广西彩调剧团、河池、宜州、贺州、桂林、来宾、柳州的彩调演员展示了行当腔、人物身份腔、舞台行为腔、劳动腔、路腔、通用腔,生、旦、丑角等大比武……成为“活态传承”的最大看点;参赛剧目唱腔要求从《女卖纱》、《王二报喜》、《打皮掌》、《狗保闹学》等传统经典剧目,《王三打鸟》、《三看亲》、《龙女与汉鹏》等整理改编剧目、《刘三姐》、《三朵小红花》、《哪荷咿嗬嗨》等新编经典剧目中挑选适合扮演的角色与唱腔参赛,整个赛事看下来,这是一场彩调爱好者不可不看的戏剧大餐。而比赛中,上午才拜师的彩调剧自治区级代表传承人周瑾的彩调剧新秀李燕妮和有第五代刘三姐之称的王予嘉也出现在比赛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