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粤剧《碉楼》展现广东本土文化特色
2012年12月04日
第六届羊城国际粤剧节11月27日在广州圆满闭幕。作为闭幕式的演出剧目、新编大型现代粤剧——《碉楼》获得观众高度赞赏。
《碉楼》剧情讲述的是发生在清末民初、广东著名侨乡开平的一段凄美的华侨爱情故事。作品以男主角镇海、女主角秋月的爱情纠葛为主线,穿插土匪单眼英向华侨司徒家族寻仇,以此艺术再现老一辈华侨辛酸的创业史以及背后的爱恨情仇。该剧由广州粤剧院创作演出,由两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黎骏声、陈韵红领衔主演,还邀请到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著名导演谢平安进行艺术指导。
演出现场多次响起如雷的掌声,不少观演的华侨一边看戏一边抹眼泪。粤剧曲艺家、美国华侨苏能业是本届粤剧艺术节的全美地区参演团体召集人,他高度评价《碉楼》:
“很有共鸣,我们听老一辈华侨说,当时真的不敢走出唐人街,怕一出去给人打,这在戏中都有体现。每个碉楼都有一个故事,编剧用可提炼的元素去创作,形成《碉楼》很好看。”
新加坡华侨黄玲儿激动地说:
“那个女主角嫁入那种家庭,可能会守一世的寡。我觉得很伤心,一直在哭。我觉得整个故事很真实。虽然我们生长在国外,可是我们的根还是在这里,我们的祖先还是在这里,我很感动,我从头哭到尾。”
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勇介绍:粤剧《碉楼》彰显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碉楼是世界级文化遗产,粤剧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岭南文化的一张名片。这两大世界级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结合起来,用岭南代表性的粤剧来演绎,从来没有过。《碉楼》涉及华侨文化,海洋文化,还涉及建筑文化,目前在开平还有1800多座碉楼,他们风格各异,是岭南建筑和西洋文化的结合。希望海内外观众,通过这个戏了解华侨的历史,了解中国尤其是岭南的文化。”
在19世纪中叶,美国三藩市发现金矿,吸引了大批华工远赴重洋淘金,华侨称三藩市为"旧金山"。随后一段时期,去美国谋生的华侨被称为"金山客"。民国初期,广东的开平、中山一带土匪猖獗,华侨为保家眷和财产安全,集资回乡建造集防涝、防卫、居住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外墙设有枪眼,所以称为"碉楼"。2007年,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
在粤剧《碉楼》中,"碉楼"这一意象内涵丰富。对金山客而言,碉楼寓意着幸福,他们漂泊海外、忍辱谋生,节衣缩食汇钱回乡建碉楼,期盼妻儿能平安富足地生活。而对于金山客的妻子而言,住进碉楼就意味着痛苦地坚守,在碉楼中等待家人团聚,在守望中消耗青春生命。在《碉楼》第二场,女主角秋月的婆婆将碉楼的钥匙交给秋月保管,让秋月守住碉楼,守着家,等待与丈夫团聚。
“一串锁匙重如千斤担,这是三代血汗换回还。这锁匙交托于你,你要守着这个家,等他们回来……你答应我,答应我吧!”
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粤剧花旦陈韵红饰演秋月。陈韵红说,在交付碉楼钥匙这场戏,充分展现了秋月善良的个性及其悲惨的命运,碉楼在剧中就像一把枷锁,锁住女人一生的幸福。
“秋月这个角色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妇女的一个缩影。我是如何处理这场戏呢?我看见婆婆就想象我将来的命运,这个婆婆一辈子守着碉楼,她的男人去了大半辈子都不能回来。我的将来就是她,自己已经走进火坑里面去了。内心很痛苦,她表面还要安慰婆婆,很勉强地答应她(保管钥匙),她不想再伤害一个善良人的心。”
粤剧《碉楼》还涉及华侨文化。其中第三场戏再现了当年华工在国外受屈辱、被暴徒殴打的场景,极具舞台艺术震撼力。
洋人:支那猪,滚回去!打!
镇海:住手!我们不是猪,我们是中国人!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黎骏声在剧中饰演男主角镇海。黎骏声介绍,用粤剧展现碉楼和碉楼人的命运,在戏剧舞台上尚属首创。例如在剧中第六场,男主角镇海用一段南音(注:粤剧的词牌)唱出自己心情的复杂变化,以及碉楼以往风光万千,如今人去楼空的悲凉境况。
三上碉楼,我肝肠寸断,碉楼犹在,人散如烟。
秋月何方,人渺渺,归魂无语,更凄然!
《碉楼》剧中的重要元素--碉楼的建筑美感,也通过现代声、光、电等舞美形式得到展现。舞台上,缓缓移动的碉楼背景衬托着演员精湛的演出,构成一个个流动逼真的舞美画面。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勇介绍:剧中特意设置了一个可以转动的平台代表碉楼,营造碉楼下与碉楼顶的舞台空间,特别是当秋月走上碉楼唱曲时,画面唯美,令人陶醉。
“很多戏都在一个平台,即碉楼的楼顶上进行,例如秋月拜月。这个平台是可以转动的,这个在过去没有,花了很大功夫。整个舞美比如说碉楼,除了平台是实的,但景就用布景,虚的。碉楼下的花园竹林用移动的景,虚实结合。”
粤剧《碉楼》是"开平碉楼"和"粤剧"两大世界级的文化遗产的首度结合。广州粤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勇表示,广州粤剧院下一步计划与广东省开平市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合作,在碉楼景区设置旅游剧场,让演员们在真正的碉楼上演出这段碉楼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碉楼的历史,领略碉楼的独特魅力。(来源:广东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