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京剧,不老的念想

2011年04月28日


 

    ·盛世的记忆——海纳百川,方有盛世

    ·精致的美丽——气度从容

    ·幕后的浮想——千锤百炼

    ·京剧的哲学——简约·写意·慢

    ·不老的念想——京剧为何不老

    在今天熙熙攘攘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中,京剧仍然带着惊艳的美丽和繁花似锦与我们比邻而居,只是彼时的戏园叫瓦舍勾栏,此时的戏园叫剧场、戏院。

    两百多年前,京杭大运河里十余艘船一字儿排开,首尾相衔,浩浩荡荡,一路走一路演——这次徽班班主们自发晋京寻找舞台的文化之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容纳百川,兼收并蓄,让后来被称之为“国粹”的京剧在大运河畔的花木扶疏中圆润盛开,在戏剧历史的红氍毹中念想不老、青春不老。

    简约明快的余派、委婉俏丽的言派,高亢挺拔的高派、潇洒飘逸的马派,庄重深邃的梅派、矫健流畅的尚派,深沉含蓄的程派、自然质朴的荀派……何等的妖娆何等的炫目;霸王别姬、贵妃醉酒、红鬃烈马,玉堂春、锁麟囊、拾玉镯……何等的缤纷何等的华美;唱、念、做、打,手、眼、身、步,精、气、神、韵,生、旦、净、丑……何等的气势何等的风度。时而翩若惊鸿,时而矫若游龙,时而银枪纷飞,时而水袖起舞,时而温婉敦厚,时而慷慨激昂,京剧里蕴藏着永远读不完的语言,永远品不尽的人生,仅仅这些名字、行当、曲目就足以令人神往。

    是海纳百川方有了京剧的盛世。

    盛世总是在念想中愈发地青春。
 
    往事并不如烟,精彩依旧上演。

    流光溢彩的服饰,顾盼神飞的容颜,圆润敦厚的唱腔。高贵、智慧、不凡、精华、妩媚,京剧,无与伦比的美丽。

    锣鼓声响起,恍惚间一代名伶梅兰芳的绰约身姿又重现舞台。梅兰芳所缔造的京剧的美,真正地无与伦比。在《贵妃醉酒》里,美人、皓月,解语花、羽衣舞,三生密誓,一夕苦酒,手眼身法步,唱念做舞演,尽善尽美。在《霸王别姬》中,虞美人说到江山破碎、英雄末路,舞剑自刎、慷慨赴死,绝唱千古。

    京剧艺术家杨少春说,京剧是一门苛求美的艺术,苛求韵味的艺术,一抬足一伸手处处透着美感。舞台上盗仙草的白娘子足下一对红菱艳,含着救夫心切的悲痛,轻身舍命,仍然极其优雅地踢起闪烁而来的花枪。舞台上银枪满天,白娘子翩若惊鸿,把女性的柔媚和坚忍在阳刚的打斗里发挥到极致。这一刻,妙到毫厘的演出,痛快到心坎的享受,京剧的美,圆润晶莹。

    在梨园剧场进行京剧专访,正在化装的北京京剧院女演员王莉春已过中年,在镜子里,已经能明显地看到她脸上的皱纹,她一直很爽朗地开玩笑说“老喽老喽”,可一上了台,长长的水袖舞得花团锦簇,一张精致的脸宛若花开,让人觉得她就是当之无愧的天女!她的青春她的美不是做出来的,是渗透出来的,她四十几年京剧人生的甘苦,在那一瞬间,都给了她所扮演的天女。其实在生活里,她本来就是个“天女”,京剧人生让一个平凡的女子写意出了自己深藏的从容和高贵。

    京剧的风情,美在青春,美在韵味,更美在气度,美在从容。

    化装间一向都是让人浮想联翩的地方。

    环列呈半月形的镜子使得暖黄的屋子有另外一种晶莹的剔透。鲜丽的服饰,袅娜的身影,精致的面庞,照影而来,有种让人心动的绰约。

    水钻,头钗,还有据说无比昂贵的点翠,都装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圆盒里,闪闪地亮,却是真实的精致。

京剧演员常秋月正在扮戏

    助手在精心地刷着长长的头发,备好用来包头的水纱。花旦常秋月在勾眉,勒头。头钗一个个地插在了她的头上,这才有了显山露水的生机。从看起来平淡无奇的邻家姐姐到妩媚动人的京剧旦角,经过了极其烦琐极其精心的过程。有人笑呵呵地透露,演出时旦角肯定是最早去后台的演员——谁让她们的美需要这样细心的雕琢呢?

    有演员站在一面镜子跟前无声地做着身段。身段很美,行云流水的手势,玲珑简净的弧线,绵延不断的气息,这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底。

    跟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郑黎光攀谈:“平常都做什么啊?”

    “练功啊、做技巧啊。”

    郑黎光今年19岁,还在戏曲艺术学校上学,他给我看他排得满满的练功时间表,还有一张他练功的照片,高高的台子,照片中的他正腾空翻跃。

    我心头一凛,摔伤了怎么办呢?他很单纯地笑了笑说:“我们要千锤百炼。”

    练功,技巧。

    对于我们来说如此平常、如此没有温度的两个词,却饱含了演员们一生的酸甜苦辣!

    可是,真正的千锤百炼方能有如此之美!

京剧《秋江》

    过去的人生活节奏多么舒缓,比如《春睡》一折,杨贵妃懒懒起床,“今日晌午时分,才得起来”,起后左顾右盼,对镜梳妆、点胭脂、戴花儿,咿咿呀呀唱了半日,结果“身子困倦,且自略睡片时”——又睡了。

    也从来没有哪一种艺术能像京剧一样,如此简约的形式却有如此千般的涵义。一举杯就是一次盛筵,一挥鞭便已行程万里,一张桌椅可是书房可是船,可是城楼可是山。当窦尔敦站在山头向下观望,我们仿佛能感觉到凛凛的风,当道姑和艄翁手拿船桨,一起在台上斜斜地晃,我们便俨然在一条汩汩的秋江畔。

    京剧有时候蕴藏着有趣的哲学。越是简约的才越是无限的,越是含蓄的才越是昂扬的,越是写意的才越是生活的。

    从四郎探母到大闹天宫,从窦娥冤到玉堂春,京剧很少有正襟危坐绷着脸“教化”人的深沉模样。可是还是让不少人觉得,京剧咿咿呀呀地慢,听不懂,没有时间也没有闲适的心境去听。在匆忙和高速之外,我们的心已很少能沉下来。有时候,我们的确走得太快,把慢下来的美忽略了,把许多写意许多价值当成不合时宜而轻易丢弃。

    京剧在舞台上挪动莲步,浅笑低颦。

    京剧不可替代的写意和含蓄。

    京剧的温度,圆润晶莹。

    京剧的哲学,终究关情。

    这个冬天散发的京剧味道浓浓酽酽。

    电影《梅兰芳》,新编京剧《赤壁》,视觉京剧《白蛇传》,国家大剧院、梅兰芳大剧院、北京京剧院等等的“京剧名词”都让京剧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京剧,她的青春一直不老,京剧人的努力也从来都未停止。

    演猴戏的赵元侠老先生说几十年来他都坚持每天早上练功4小时,这次上台脚伤也还没好,可是不会怠慢丝毫。跟武旦安彦丽老师约稿,在她给我的手写稿上,我一眼就看到了料想中的一句话:“练功,已经成为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遇到京昆文化艺术团的三个男孩,都16岁了,但七八岁就开始学戏了。十几岁的孩子有着宽广的未来,此刻的他们雄辩着京剧的未来。19岁的郑黎光说:“我喜欢!”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或许,这也是他们小小年纪就孜孜不倦的力量所在。

    梨园剧场的郭经理感慨地说,演员们是真地演戏如做人,哪怕台下只有一个观众,他们也会认真地唱好每一台戏、完成每一个动作。

    不浮躁,不张扬,快乐,青春。台上认真,风骨铮铮,台下刻苦,温婉内敛。

京剧《盗仙草)

    这晚恰逢西方的平安夜,为了跟踪采访赵元侠老先生,我们一行人跟着他的演出到了长安戴斯大饭店的秦乐宫。很意外地是,这场圣诞晚会完全由京剧和杂技等完全传统化的节目组成,台上精彩连绵,台下座无虚席,叫好不断。一位年轻的母亲没有想到京剧竟是如此之美,她一直在教导她两三岁的宝宝鼓掌,她说:“我一定要好好培养孩子多看京剧!”负责秦乐宫演出的伍先生是一位儒雅的香港人,他自己非常热爱京剧,他说,一方面这确实是市场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自己的一个梦想。虽然他首先强调的是市场,可是我还是感觉到了一种别样的温暖——有了土壤,有了梦想,京剧必当旖旎盛开!

    回家的路上,的哥一听我们在谈论京剧的采访,接着来了兴致,说京剧最棒的就是入戏的状态和韵味,听着他近乎陶醉的絮叨,我们想起了《天女散花》一折里的唱词——“好一派风景也”!

    京剧为何不老?京剧果然不老!

    京剧走过了两百年,京剧依然年轻,理应年轻。

    这一刻,京剧以那样一种温和而高贵的力量,让我觉得世间的岁月水远山长,意蕴无限,希冀无限。

    想着那个可爱的孩子蹒跚在京剧的台下,时而不时地拍着稚嫩的小手,时而咿咿呀呀的嘟囔着“阿姨,我想跟台上的孙悟空学戏”……蓦地,京剧的青春、气息和灿烂,拂了一身还满!(中国文明网记者 张青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