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景泰蓝:工艺奇葩“中国蓝”

2013年07月24日

    景泰蓝是中国独特的民族工艺。在西方,景泰蓝又被称为“中国蓝”。

  然而,也有不少学者认为,景泰蓝是源于古罗马的一种技艺。

  学名叫“掐丝珐琅” 景泰蓝之名源于清宫

  景泰蓝的学名叫“掐丝珐琅”。

  这一器物,在数百年间几乎没有走出过宫廷,清末之前更是很难在民间发现它的影子。

  “景泰蓝”这个称谓最先见于清宫造办处档案《各作成做活计清档》,是在雍正年间。清雍正6年(1728年)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提到,一批景泰蓝珐琅瓶花纹不好,需要另做。

  清康熙年间,皇宫设立御用工厂“造办处”,数百名御用工匠来制造各种御用器物。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处处可见: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故宫珍宝馆乾隆花园内,承德外八庙小布达拉宫内的大殿都有陈设),以及日用品、桌椅、床榻、酒具、砚、匣、笔架、建筑装饰、宗教用品等等,无所不备。

  清朝的器物,为何要用明朝的皇帝来命名?

  在乾隆年间,仿造“景泰年制”款的珐琅制品随处可见,据清《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记载:“乾隆三十二年二月初四日,……太监胡世杰传旨,多宝格内着作仿古样款掐丝珐琅一件、宝瓶一件、罐一件,俱要大明景泰阳纹款,先画样呈览,钦此。”

  我们判断认为,掐丝珐琅器到了明朝宣德时期已达到成熟阶段,器物类型有炉、瓶、盒、盘、香筒等,釉料色彩为蓝色地,花纹以大明莲为主,图案简练、色调鲜明、花朵饱满、枝蔓舒卷有力。

  据说,明朝这位景泰皇帝酷爱铜胎掐丝珐琅的工艺品。他不但参与设计图案、选择颜色,甚至把生产作坊建在了紫禁城里,以便于他随时指导工作。皇上喜欢并亲力亲为,这种铜胎掐丝珐琅在景泰当皇帝期间得到了巨大发展直至巅峰,尤其是蓝色釉料有了新的突破,有淡白微绿的天蓝、有琉璃般凝重的钴蓝、有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多层次的蓝色都被用来做底色,清新雅丽,高贵华美,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

  而清朝初期,景泰蓝工艺仍被皇家所喜爱,但在模仿明朝。因此称“掐丝珐琅”为“景泰蓝”,为的是模仿并沿袭明代的风格。

    起源至今是个谜 “元朝传入说”是主流

  关于景泰蓝的起源,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举世闻名的越王勾践剑,金黄色的剑身布满了黑色的菱形花纹,正面用蓝色琉璃,背面用绿松石镶嵌出美丽的花纹。这是迄今中国金属工艺运用珐琅的最早历史文物。

  据此,有专家学者认为,景泰蓝或许起源地是中国。这是真的吗?

  一部分学者持中国本源说,他们认为,越王勾践剑是一个证明。此外,河北满城出土的汉代铜壶,壶体也用珐琅作为装饰;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代银胎金掐丝珐琅镜,镜背花纹就涂饰有各色珐琅。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目前,有款识的景泰蓝的实物还没有早于明代宣德以前的,因此这些并不能完全证明景泰蓝独特的工艺性及景泰蓝工艺出自中国。从现有历史文物看,掐丝珐琅最早源于古罗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珐琅为公元前13世纪迈锡尼时期的指环。公元6世纪以后,东罗马帝国的珐琅工艺非常发达。至12世纪时,珐琅工艺传入西亚阿拉伯国家。

  有关专家根据史料分析认为,景泰蓝的起源和成吉思汗有关。大约在13世纪末,元蒙军队远征,横跨欧亚大陆入侵西亚,俘虏了大批有专业技能的工匠作为工奴运回后方,专为蒙古贵族生产豪华日用品。此时,在阿拉伯地区流行的金属珐琅制作技术与主要原料就传入中国。传入之初,就被称作“大食窑器”、“鬼国窑器”和“佛郎嵌”。

  以上种种尚难以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工艺并非始于明朝景泰年间,只是文献记载不足,缺少早期有可靠年款的制品作为断代依据,所以专家学者多持有不同的看法,其源头可追溯到元朝或更加久远的年代。

    中草药当辅料 景泰蓝用料逐渐“中国化”

  然而,景泰蓝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特有工艺,也是与其不断发展有关。

  作为一种工艺,景泰蓝有很多中国特色:景泰蓝的图案、色调,无不充满中国味道。您恐怕想不到,在景泰蓝的演变过程中,就连中国特有的中草药,都成了景泰蓝制作的“秘方”。

  景泰蓝制作过程中,有一道工艺叫“掐丝”,是将铜丝黏结在铜胎上,而传统工艺中,粘接胎上的铜丝的“胶水”,就是中草药中的“白芨”。而产于东亚的“白芨”有止血补肺、生肌止痛之效。这是中国古代工匠在实践中摸索的一道秘方。

  景泰蓝逐渐“中国化”。到了清乾隆时期,一部分珐琅料还是从欧洲进口,此后釉色出现了粉红、菜叶绿、银黄和黑等新釉色,色地的配合除天蓝地儿、宝蓝地儿外,又添了绿色地儿。当时,粉碎技术有了很大提高,釉料研磨的加细,对点润技术的提高和作品的表现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产品上的砂眼也大大减少。此外,在打磨上也创造了简单的脚踏磨活机,打磨出来的产品更光润,产品具有精美细腻之风格特色。

  清朝末年,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受到西方人的青睐。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海禁大开。两年后,农工商部创办工艺局,设立了珐琅等作坊,以求“运熟货出洋”。1904年,北京的景泰蓝工艺品“宝鼎炉”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此后,又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次荣获一等奖。

  新中国成立后,景泰蓝行业取得了大发展,北京市珐琅厂以钱美华为代表的大师还以写意画为题材,以水墨形式和装饰画手法表现出赋有民族形式的写意画。色彩方面,釉料除大红、大黄、粉红为明清时使用外,其它色彩比以前大有提高,有釉料32种,较明清增加了20余种,点蓝艺人与掐丝艺人配合加强了釉色质感和色彩的变化,技术上打破了必须密丝才能点蓝的规矩,创造了无丝点蓝法,发明了金星料。还根据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创造了瓶、盘、碗、洗子、烟具、壁挂灯具、奖杯等,恢复和发展了160多种产品。建国六十多年来,北京市珐琅厂及大师们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特征的艺术精品。

  近年来,景泰蓝制作技艺向城市景观及室内外建筑装饰发展,80平方米的城市景观《花开富贵》、《生命的旋律》,在北京街头矗立,首都机场专机楼室内景泰蓝工艺装饰美轮美奂。而景泰蓝釉料开发出64种环保无铅釉料及玫瑰红、玫瑰紫等5种新釉色,使景泰蓝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到了高档名牌产品的外包装领域。(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