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道教是中国唯一自己的宗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柢与神圣宝藏。道教祖师起初隐居山林,究际天人。那时道教的始祖伏羲,创立了八卦和中国的历法等,中华文明从此萌芽,太极图从此成为道教的永久标志;道教的宗祖是轩辕黄帝,他统一了华夏,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用来修身安天下,建立国家的治政方针,从此道教由山林传入宫廷,宫廷成为道教的代表。道教的教祖是太上老子,他降临世间,亲自写出《道德经》五千言,确立了道教的最高经典,使道教走向社会大众。因此说中华道教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文明的根源,也是中国文化的归宿。

    中国虽然一直有着儒、释、道、耶、回五教的说法,然而史载孔子向老子问礼,比较老子算是后学;释迦牟尼虽与孔子同时,佛教则于汉代方始传入中国;耶回二教,更在儒释之后。可知五教之中,首推道教为最古,乃五教之学长,各宗之先进。其它宗教与宗派的发展,无不受到道教的影响,并且为道教所包容,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老子《道德经》第四十二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同时,由于大道一体性的存在,道教无论从其源头还是从其支流,都始终包含着道家五千年文化的精华。西汉司马谈评论道家说:“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清纪晓岚评定说:“综罗百代,广博精微”。陈撄宁先生评价说“包罗万象,贯彻九流”。

    中国自古认为:天无道则不运,地无道则不载,国无道则不治,人无道则不立,万物无道则不生。“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观察中国的历史,道兴则国兴,道衰则国衰,道教实为中华民族精神之依托,亦为华夏五千年文明之精髓。因为道教代表的不仅仅是宗教,更重要的是传承中华自己的文化,正如中国道教协会前会长陈撄宁先生所说:“吾人今日谈及道教,必须远溯黄老,兼综百家,确认道教为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寄托。”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中华文化的复兴,重点在于道教的文化。

    道教和其它宗教相比,还有一个显着的特点。就是道教的最高经典《道德经》,是由自己的创始人,亲笔撰写而成的。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没有自己亲自撰写的经典,儒教的孔子也没有留下自己亲笔写成的经典,天主教的耶稣同样没有自己写下经典;独有道教的老子,自己书写了这样一部《道德经》,留给后人,这是一个特殊的现象,虽然很多人没有觉察到。有人以为老子没有强调自己是这本书的作者,因而试图否认老子的存在与《道德经》的真实性,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根本不了解道家人物的品德与修养,因为他们要留下的,是道家的真传,而不是自己的名字。《道德经》这部书,是由老子亲自撰写而成的,它的意义在哪里?我们应当由此明白,道家最为重视的是修炼的实践,如果没有修炼的功夫,只凭从文字到文字,是根本没有办法认识道教的。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两千多年在中国第一部史书《史记》中,明确记载说老子活了二百多岁,还有一种说法是160多岁,无论哪一种说话为准,但是能够达到一两百年的寿命,说明老子有着高深精湛的修炼实践,否则决不可能写出这样精妙的著作。由此我们应当明白道教的实践性,如果缺乏自我的修炼功夫,根本无法明白真正的道教。

    庄子提出修炼的高尚境界,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因而道家建立的一种高尚的人格,都是通过真实的修炼达到的。道家的修炼,就是为了实现生命的完美与人性的超越,实现人类的光明未来,所以道教的路,是人间的正道。道教修炼不只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整个人类和宇宙所有生命的生活与存在,是为了达到宇宙秩序的总体和谐与平衡。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涸。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