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中原千年道观炼真宫

2011年10月18日

    河南省方城县县城北部,许多看破红尘的仕人迁隐方城坐禅修真,取之名曰“炼真宫”。宫城呈方形,四边各长150米,面积2.25万平方米,宫城为土筑,残高5-6米,厚2-3米。道观内有仙人洞阁楼、斗姥阁、玉皇殿、三清殿等仿古建筑,碧瓦粉墙,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非常壮观。

    相传炼真宫最早为东汉湖阳公主修真之处,据《后汉书》记载,湖阳公主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长姐。湖阳公主原夫是南太守骑都尉胡珍,胡珍死后。光武帝刘秀的二姐也守寡,其夫邓晨在平林战败时阵亡殉难,后嫁给李通为继室,只剩下湖阳公主守寡,因可怜她寂寞,就问她群臣之中喜欢谁,看她有没有再嫁的意思。湖阳公主说:“宋弘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光武帝刘秀就让湖阳公主坐在屏风后面,召见宋弘,对宋弘说:“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宋弘是个很正直的人,曾经为保节,投渭水求死,被家人救出。听了刘秀的话答道:“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湖阳公主一看没戏了,就心灰意冷,皈依了道门。来到封地西北部的方城境内“炼真宫”诵经修真。而“炼真宫”道观及宫城正是此时光武帝为湖阳公主能安心“炼真”修道所筑。其创建时间至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了。据明成化十二年《重修炼真宫记》碑文记载,此处"乃东汉湖阳公主修真之所也。"

    到了明代永乐年间,张三丰也来此修真,《重修炼真宫碑记》记载:“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副都纪赵得铭募人资助,肇造三清、祖师、关王殿宇、圣像及桩塑群真仪容以为尊承道教之归。时张三丰真人寓居是宫三载有余。”

    据《方城县志》记载:“张三丰,名全,又名君宝,张三丰是他的号。辽东懿州人。原来在武当山玉虚宫。曾经在炼真宫修炼三年。别人不知他是神仙,都叫他“邋遢张”。他曾在炼真宫的墙上曾写过一首诗叫《仙家语》全诗为:

    “悟得惺惺学得痴,到无为处无不为。两脚任踏尘里去,一心只与命相随。

    眼前世事只如此,耳畔风声总不知。有时四大醺醺醉,笑问青天我是谁。”

    后来来年张三丰在炼真宫修炼的地方就叫“仙人洞”。    

    明代以后,因屡受战乱,几番兴衰。.......

    到建国初期,“炼真宫”内保存下来的只有三清殿、奶奶殿、玉皇殿、斗姆阁、仙人洞、道房。除斗姆阁为古代木制构造楼阁外,其余都是清代单檐实山硬壁式建筑。建国后,炼真宫先后被县城多个单位占用“炼真宫”道教活动基本停止。故城墙、碑林、玉皇殿在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坏,甚为可惜。

    1976年以后,随着宗教政策和文物保护政策逐步落实,这座千年古观也得到珍视和保护,为县级首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市政府正式批准为对外开放道观。

    如今的炼真宫,占地30余亩,大小殿堂建了24座,神像塑了303尊,乾道院坤道院道房建了108间,有出家道人26位,坤道十四,乾道十二,还有十几个居士。玉皇殿、三清殿、灵宫殿、祖师殿、钟鼓楼等已巍然而起,整体建筑气势宏大,庄丽华贵,登楼远望,七峰蜿蜒如长城环其北方;潘水如彩带绕于城东南下;南傍方城故城;西临田园,禾苗青青,满目均是生机与希望。回望故城墙夯迹累累,沧桑可见,耳边钟罄悠扬,悦耳,动听,让人如临仙境,同步灵界,心旷神怡。现成为方城县建筑规模最大,最具观赏价值的游览胜地。目前,这一道教圣地重现了历史风姿,成为远近闻名的宗教文化活动中心和旅游胜地。年接纳香客游人达60多万人次。(七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