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请谈一谈关于僧人剃发的问题。
答:根据佛制,剃发、染衣、受戒是取得僧人资格的必要条件。剃发染衣的用意是为了舍弃美好装饰,实行朴素无华的生活。一般出家人也不留胡须,但我国有一部分僧人留须,他们认为出家时应剃须,此后可以留。南方国家的僧人则一律不留须。至于受戒并不需要在头顶上烧戒疤。除汉族外,其他民族僧人都没有烧戒疤的规矩。这可能与《梵网经菩萨戒本》燃身供养之说有关。唐朝已有炼顶以艾燃顶的习俗,这个习俗形成普遍的制度,据说是在元代。当时异族统治者想借以识别真假,防止抗拒法令的人民逃到僧众里面去。这话尚待查考。
问:关于僧人生活习惯的问题,己经知道了一些了。现在想请你谈一谈佛陀时代僧伽中一些主要的人物。请问释迦牟尼的弟子中最著名的有哪些人?
答:有十大弟子:舍利弗Sāriputta,目犍连Moggallāna、摩诃迦叶Mahākassapa、须菩提Subhūti、富楼那Purā”na、摩诃迦旃延Mahākaccana、阿那律Anuruddha、优波离Upāli、罗怙罗Rāhula和阿难陀ānanda。这十大弟子各有特长,其中如舍利弗被称为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舍利弗、目犍连二人最为佛所器重,是僧众的上首,他们都在佛涅槃前逝世。佛涅槃后,代佛统率大众的是摩诃迦叶,其后是阿难陀。
问:一般佛寺中,立在释迦牟尼像旁有两位比丘像,他们是谁?
答:有一老一少的像,老的摩诃迦叶,少的是阿难陀。也有两比丘像是年龄相若的,则是舍利弗和目犍连。这种像只是我国汉族佛寺中有的,南方国家的佛寺一般只供释迦牟尼佛像,供弟子像的很少。
问:佛的弟子中有什么遗迹留存吗?
答:1851年英国人孔宁汉当时的印度考古局长在印度孟买东北五百四十九英里一个名叫山奇Sanchi地方,对那里的几座古塔进行发掘。在一座塔里面,掘得两个大石函,函盖上分别刻着舍利弗和目犍连的名字,里面藏着他们两位的灵骨。这两份灵骨被英国人劫走,存置在伦敦维多利亚爱尔保博物馆。印度独立后,才向英国交涉取回,现仍供在山奇。山奇这个地方过去不甚知名,但是近代发现很丰富的佛教文物。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所造的大塔仍然完整的存在,据说是他所造的八万四千塔中唯一的留存的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