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11万日本女人为何争先恐后嫁给中国人
2015年6月11日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大举出兵我国东北摧枯拉朽打败了日本关东军。此时的东北,农场、企业、生活、后勤、学校等等,到处都是惶惶不可终日的日本人。据统计,由一等臣民瞬间成为难民者多达130万人。
由于苏军对散居东北各地的众多日本妇女、儿童等非军事人员的遣返回国事宜不管不顾,致使那些滞留东北各地的日本妇女、儿童等处境十分围困,衣食住行、人身安全等都成了严重问题。
比如,在黑龙江省方正县吉兴村,当时聚集着数万名日本开拓民,其中绝大多数为妇女、儿童。苏军占领期间,拒绝为这些日本妇女儿童提供食品接济,他们数十人拥挤在不足30平方米的空屋里,没有门窗、没有取暖设备,连被褥也没有,只有一堆烂草,日侨只好钻进草堆里睡觉取暖。中共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接管方正县以后,向当地群众宣传这些日本人没有罪,他们同样是这场侵略战争的受害者。于是很多中国百姓纷纷将万余名奄奄一息的日本妇女和儿童接到自己的家中,才使她们免去了死亡的威胁。
与此同时,来自苏军底层士兵、一些当地流氓地痞的强奸非法侵害现象也明显增多,使得许多日本年轻女人不敢单身外出。当时,《东北日报》曾报道过长春郊区一男子冒着被苏军士兵枪击的危险,见义勇为救护被侮辱调戏的日本年轻妇女的事例。日本投降后,由于国军远在南方迟迟不能赶到东北,只有苏军暂时负责接收和维持秩序,因而很难保证日本妇女儿童的人身安全。据一些东北老人回忆称,许多日本女人当时宁肯相信和依靠东北当地的中国人,也不愿意相信苏军士兵。
正是由于战后生存处境艰难,尤其是当时日本官方对解决滞留中国东北日侨问题态度不明乃至根本不负责任,很多日本女人出于个人切身利益考虑,通过一些相识或早先成为中国人妻子的朋友介绍,嫁给了中国男子。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是他们自身难以克服和解决的问题是恐怖和饥饿。据当时的不完全统计,仅东北光复后两个月内,辽宁、吉林两省就有嫁给中国人的日本妇女多达11万多人,比光复前十几年的总和多出100多倍。这些嫁给当地中国男人的日本妇女,多为年纪较轻的妇女,大都对战败投降后的日本和遣返回国悲观失望丧失信心,且多因眼前生活所迫而争先恐后嫁给当地中国男人的。当时日本女人找中国男人,几乎不讲什么条件,只要年龄相差不多、人品老实厚道就行。
东北长春一位专门研究此类问题的社会学者分析称,绝大多数东北男人与中国关内、中原男人相比,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相妻爱子,尤其是对于自己妻子的忠诚爱护有加,而且还特别是善于谅解、支持妻子,大男子主义思想意识并不怎么强烈,等等。
这位社会学者认为,东北男人身上的这些特点,正好适合于当时日本女人的内敛、体贴、相夫等性格。一些嫁给了东北男人的日本女人最终不愿意回国的原因也许就在于此吧。
其余120多万人呢,自然沦为了难民。
当战争完全结束,一切有了基本秩序后,美国马歇尔、中共周恩来、国民党张群组成的军调处三人小组协调决定,东北地区的日本侨民全部集中分期分批遣返!
绝大部分生活很长时间甚至出生、上学、工作在这个地方的日本人选择了离开,陆续返回日本本土。但也有相当多的日本人,特别是已为中国人妻子的日本女人留在了中国。显然,选择留下是因为这个地方有她们割舍不了的爱!
这些留在中国的日本女人,落地生根繁衍后代。后来的后来,很多人又选择回到日本定居、工作。有的还为中日友好和中日高层互访做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