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广西现代工业发源于梧州“三角嘴”

2015年6月17日

 

 

很多的新梧州人都不知道梧州市区有一处地方叫“三角嘴”,它就是如今著名景点“鸳江春泛”的一带,因其地处浔江、桂江、西江的三江会合处形成一个伸向江中的三角形半岛而得名。过去,“三角嘴”被作为梧州市的一个区划,代表河西城区。

 


当年连接梧州河东城区与河西三角嘴的桂江浮桥

    明代,这一带是训练兵马的教场,称古较场。至清末,此处已成为大片菜地。许多外地人迁来这里居住,耕种,落籍,逐步成为梧州城市郊区。清代,“三角嘴”属梧州府苍梧县管属的水西坊、宝伦坊。民国时期~1953年5月“三角嘴”属河滨镇。1949年,其区划范围包括到沿江一带及富民坊和大学路地段;1953年,与文澜路、大学路合并统称角嘴路;20世纪50年代以后与该路平行走向的新马路建成,命名为角嘴路,原角嘴路则更名为角嘴后街。1953年5月~1955年8月属梧州市第二区;1955年8月~1958年9月,属梧州市角嘴街道辖属。1958年9月~1960年4月属梧州市河西区辖属。1960年4月~1980年8月属蝶山(向阳)人民公社、蝶山区辖属,此后一直属于蝶山区管辖。2013年,梧州市撤销蝶山区、万秀区,设立新的万秀区,“三角嘴”属新的万秀区管辖。

    清光绪三年(1877年),广西第一家工厂在梧州“三角嘴”开办,它就是由广东人引进西洋设备建设的炼锑厂。主要收购宾阳等地的青锑矿石,练成锑锭,出口广州和香港等地。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广州沦陷后,这家炼锑厂迁往柳州。

    光绪二十三年,梧州开辟为通商口岸后,梧州许多工业都在“三角嘴”一带立足,开发和奠基。民国12年(1923年),军阀沈鸿英在“三角嘴”开办银钱局(铸钱工场)。至1949年,在“三角嘴”地段开办的工厂累计达30多家,其中包括日用品、纺织、化工、机械、铸造、食品、炼油、林产化工等,角嘴街道因而成为梧州市最早的工业区。

    上世纪90年代,梧州市政府调整工业布局,将河西城区的工厂分期分批迁出远郊,“三角嘴”一带就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主要地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