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高呼“人民万岁”让人热血沸腾
领导人讲完话,阅兵仪式正式开始。身着戎装的朱德总司令走下天安门,坐吉普车检阅了部队,那时部队都停留在天安门城楼东。“等朱老总返回城楼,部队开始行进在天安门前,坦克团、26架飞机、1600匹红色及白色战马,展示解放军的武装实力,霎时让人感受到一个国家政权的威严。”
然后是群众的游行队伍,参加游行的大部分是年轻人。毛泽东以及天安门城楼上所有人都在微笑着招手。李普说:“开国大典的游行和后来的天安门游行是不一样的,除了喊口号,大标语、字牌、花环这些东西都没有,只有红旗挥舞,大家的想法都非常朴素,很多人将手绢抛向天空。”虽然没有整齐的着装,可是那种当家做主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游行队伍中口号声此起彼伏,城楼上的毛泽东也喊起口号呼应着群众,最让人热血沸腾的口号就是毛主席喊出的“人民万岁”及工人、农民万岁。亲身出席开国大典现场,李普看到,在主席侧面隔了十几米,安排了另一个麦克风,由荣高棠开始带领群众喊口号。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一版,登载了李普采写的报道开国大典的文章,文中特别写道:“毛主席亲自按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使这一面新国旗在新中国首都徐徐上升。”有些人觉得不解,写毛主席“亲自按动电钮”即可,为什么非要写“按动有电线通往广场中央国旗旗杆的电钮”呢?
关于这句话,还有个小故事。这篇报道见报前,分管新华社的中宣部副部长胡乔木负责审看。胡乔木家住在中南海里面,李普把稿子送去后就站在旁边看他审稿。胡乔木看到有关升旗部分内容时,对李普说:“电钮升旗的那句,要加上一根电线连着的细节,否则虽然你懂我也懂,但有些读者可能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60多年前的中国百姓中,还有不少人相信神灵,“本来那时社会上就流传着解放军能飞檐走壁、神仙保佑之类的故事。如果再亲眼见到毛主席远离旗杆竟能把国旗升起来,那又不知道要编出多少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来。”因此,李普依照胡乔木的建议,在这句话上不嫌累赘,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电钮和旗杆之间是有电线相连的。
政协会议上周恩来报告只有提纲没有引发
因为采访第一届政协会议,李普还有幸收藏了周恩来的一份讲话提纲。
政协会议的第2天,即1949年9月22日,周恩来向会议作了关于共同纲领的起草经过和特点的报告。
那时,大会所有的报告和讲演事先都发了铅印的文件,唯独周恩来这个报告没有文件发出来。李普所在的记者席位靠近主席台,看到周恩来手里拿着薄薄的讲稿走上台去,他感到今天的任务不轻松,必须详细做笔记。
果然,周恩来的讲话结束后,李普照例走上去收稿子,周恩来对他说:“我实在没时间写了,只有这个提纲,现在给你,请你根据你的笔记写出稿子来,先给我看。”报告中讲了8个问题,提纲就仅列了那8条,用钢笔写在两张16开白纸上。
当晚,李普根据周恩来的8条提纲写出一篇新闻稿交给他,并在报纸上发表。后来此稿收入《周恩来选集》。周恩来的那个提纲也就留在李普的手里。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名单临时决定全部公布
另一件文物是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的那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毛泽东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时候,李普站在他后排,宣读完毕,李普走上前去拿稿子。毛泽东当时伸手给李普,公告上多出一张纸条,是一份中央人民政府全体委员的名单,毛泽东指着那张字条一再叮嘱李普:“你小心这张字条,千万不要弄丢了。照此发表,不要漏掉了。”
原来铅印的《公告》稿并没有这个委员的名单,只开列主席和6位副主席的姓名,接着写“陈毅等56人为委员”,其他55人都省略了。但10月1日上午,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会议上,张治中临时建议在《公告》里公布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的名单,这样更能体现中央人民政府是真正实行新民主主义的联合政府。
1949年初,各路人士齐聚北平,加上这份附加名单,在国内国际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毛泽东当即明确表态:“好,把56名委员名字都写上去,可以表示我们中央人民政府的强大阵容。”
李普在另外一份公告稿的铅印件上,补上了全部名单,而那份由毛泽东签字,并写有批语“照此发表”的原件就留在了李普的手里。《毛泽东建国以来文稿》里收录了这个公告,篇末注明“根据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刊印”,就是新华社播发的那篇稿子。这足以证明,李普保存的那份公告就是唯一的原件了。
非常遗憾的是,这两件珍贵的文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抄家抄走了,至今下落不明。(吴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