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丽君一生最大遗憾:没有回过大陆
2013年05月27日
《绝响——永远的邓丽君》(现代出版社出版,姜捷著)的作者遍走台湾、大陆、香港以及日本、美国、泰国、法国等地,采访了当年邓丽君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合作者、歌迷以及受邓丽君捐助的各方人士200多位。在这些人的讲述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很多“惊天”秘密。
原乡人
一九八○年邓丽君唱红了电影《原乡人》的主题曲。说着同样语言、写着同样文字、流着相同血脉的两岸同胞,隔着一片海峡;海棠叶那头,淬炼着华夏文明五千年,舍不了的乡愁、忘不掉的亲情、回不去的家园……中国大陆,是一九四九年到台湾的游子的原乡,他们被称为“外省人”,之后,无以数计在台湾出生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生于斯,长于斯,台湾就是他们的原乡。《原乡人》是如此温柔地触动了海峡两岸的爱与痛,既单纯又复杂,既煎熬又充满希望。
父母把流离失所的悲剧故事告诉了儿女,让他们不忘原乡,而眺望着原乡的儿女就在丰沛而真挚的关怀里成长; 这是邓丽君每每唱这首《原乡人》都泫然欲泣的原因。邓妈妈说:“也不懂为什么她从小就关心大陆那边的事儿,老问咱们为什么会离开大陆,来到台湾?天性吧!她是很想回去看看的,不是去开演唱会、赚大钱,她没那心思,只是想回去看看。回去看看,我想,这是她永远也圆不了的终生遗憾……”
那是我和邓妈妈的第一次访谈,“一生璀璨精彩的邓丽君,可有什么遗憾?”我以为自己问了聪明的问题,可以套出她的辉煌情史,和为什么始终没有结婚之谜等等大家爱谈的话题,完全没有想到,竟是这么“大”的遗憾,邓妈妈蓄满泪水的双眼,全然放空地看着遥远的地方,不知是在思念她再没有回去过的原乡,还是再没有回来过的女儿?我赶忙安慰她:“不遗憾的,邓丽君的歌声回去了,整个大陆都在唱她的歌,不遗憾的!”
邓妈妈的大颗泪水终于蓄不住地滚落下来,幽幽地说:“就是因为大陆同胞这样喜欢她,你不觉得更遗憾吗?”
我的心口重重揪痛了一下!是啊!是啊!如果她能回去,如果她能踏上终生向往的原乡土地,如果她能抱抱她深爱的原乡人,如果她能开口亲自唱给他们听,如果她能握着手,顽皮地用乡音招呼:“哎,老乡!”如果……如果……
差一点儿世上就没有邓丽君这个人
从北投搬到内湖,再辗转到虎尾,赵素桂终于和邓枢取得了联系,一家人能生活在一起,再苦的日子也撑得下去,职务上的调动使这个家不停东迁西搬。老三长富在宜兰出生不久后,邓枢就调到虎尾大埤乡受训,没多久再调到云林龙岩,流离搬迁的日子总算是暂时安定了下来。
为了替邓丽君寻根,大埤乡公所从户政事务所的存盘中,找出邓家的原始户口资料,证明邓家一九五二年一月从桃园县杨梅镇埔心里,迁入云林县大埤乡南和村一邻二十四户南和路六号,之后再迁往褒忠乡田洋村,因而,邓丽君实际上是在大埤乡出生三个月后,才迁往褒忠乡的。
一九五三年的一月二十九日清晨,也正是那一年的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家家户户正洋溢着准备要过农历春节的忙碌氛围,邓丽君选择在这样欢欣的日子来到世间,成为邓家最受欢迎的新成员,即使是物质生活艰苦,对小生命的诞生,大家也都怀抱无限欣喜。
邓枢得到喜讯不久后,气喘吁吁地跑回家来,连声说:“女儿好!女儿好!”抱在怀里端详半天,喜形于色。天没大亮,左邻右舍的妈妈们早已围过来看邓家的女儿,两位邻家妈妈在一旁压低了声音争执着,其中一位一直磨到过了中午还不肯回家。
原来,当时的台湾眷村生活相当清苦,邓妈妈怀孕时曾对邻人说,三个儿子都快养不起了,如果孩子生下来就送给这位结婚多年膝下犹虚的邻家妈妈,姊妹俩早就私下口头约定,这位妈妈想要抱走赵素桂这胎刚刚生下来的孩子,当做自己亲生的孩子,这一早又看到刚出生的女娃儿这么可爱,说什么也不愿走,抱持着一丝丝希望,巴望着邓家太太记得曾经允诺过的话,把婴儿送给她。但是,怎么可能呢?
怀胎十月的辛苦,抱在手中的满足,日子再穷、再苦也要咬牙撑下去,何况是盼了许久的女儿,无论如何也舍不得送人。邓妈妈一时为难,不禁放声大哭,哭得想要来抱小孩的邻家妈妈六神无主,口头承诺是相知好姊妹的悄悄话,眼见邓妈妈的又疼又喜,谁也不忍心“硬要”,只好奉上了本来是用来“换孩子”的老母鸡、鸡蛋、面线等礼物,黯然回去。
邓妈妈回想这段往事,不禁感谢苍天,冥冥中给她这个可爱的小天使,也感谢邻居姊妹的贴心体己,如果当时那位妈妈坚持要她履行诺言,将孩子抱走,整个中国近代流行歌坛的历史,可能就不会出现“国际巨星邓丽君”。
再见我的爱人
中国人常说一个人的生地和死地都是非常重要的,出生地往往决定了籍贯或所在的国家,不论是哪国人,只要在当地出生,不必再看肤色、血统,就给予该国的国籍; 而死亡地却是一生的休止符,中国人向来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观念,客死异乡难免感伤、遗憾。
邓丽君来清迈偶尔会找一位昆明翡翠玉器店的老板娘杨太太聊天,到清迈找她,主要是向她买玉。邓丽君听从命理大师的指示,应该多戴玉饰来保平安。有一两次,邓丽君曾打电话向她说心情不好,声音非常无助,杨太太提议要过去陪陪她。杨太太年轻时在师大念书,也可以说是她十几年的歌迷了,现在突然成为她的好朋友,当然是对她关怀备至。
邓丽君喜欢玉器,也异想天开地说要用玉碗来请客,问她会请谁呢?她毫不犹豫地回答:“成龙夫妇啊!青霞夫妇啊!”她用毛笔亲笔写了自己的名字作版,嘱咐刻在玉碗的底部,碗面则是雕龙和寿字,这一套玉材是老坑玉,加上刻工要一百多万,邓丽君还是要做,她订了一套六个,他们还没有全部赶完,她就去世了。(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