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黄银河:博大母爱撑起生命蓝天

2014年04月01日

    2014年“河南省优秀母亲”评选结果日前揭晓,被众多的愚公家乡人亲切地誉为“最美妈妈”的济源供电公司女职工黄银河,27年来自强不息、含辛茹苦,用真情大爱和执着坚守照料激励重症病残儿子成长成才的事迹赢得了广泛赞誉,并获得该项殊荣。

    她的胸怀,始终是儿子最温暖的港湾;她的臂膀,始终是儿子最坚实的靠山;她的博爱,始终是儿子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奋发向学的动力。她用不懈坚持,让重症病残的儿子重新站立,并一步步培养成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

    抱子求医:泪洒风雨永不言弃

    今年56岁的黄银河是济源公司普通女职工,淳朴忠厚、热忱大方,是大家公认的实诚人、大好人。27年前,一场不幸猝然降临到黄银河一家,让她的生活发生了根本改变。

    1987年春的一个晚上,她6个月大的儿子吕清正腹泻不止。经简单治疗不再拉肚,但两天后小腿不能正常伸展。她和丈夫跑遍了济源的大小医院,没能查出病因,后经省人民医院确诊,儿子患的是多发性神经根炎,俗称“小儿瘫”,已错过最佳治疗期,将终身残疾,可能一辈子无法站立。

    这一结论无异晴天霹雳,把黄银河推进了黑暗的深渊。医生告诉她目前没有好办法,只能用中医针灸试试。短短3个月,她花光了所有积蓄。为继续治疗,她让丈夫回单位上班,自己搬到亲戚家一住就是三年。亲戚家距医院5公里,孩子病情特殊,不能竖着抱,每天来回两个多小时,她一直平托着行走。尽管希望渺茫,尽管债台高筑,她依然咬牙坚持着,风雨无阻,与儿子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5年后,经人介绍,她本着试试看的态度,抱着6岁的儿子来到山西一家医院治疗小孩疑难病症的医院。经过多次手术,奇迹发生了:儿子可以扶着双拐站起来了。那一刻,她痛哭失声,也信心倍增。一段时间后,儿子靠着拐杖,绑着金属校形架,穿着特制的校形鞋,可以缓慢地“挪动”了,这让她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希望。

    背子求学:含辛茹苦相濡以沫

    转眼间,儿子八岁了。有一天,小清正突然说:“妈妈,我想上学!”是啊,儿子该读书了!但对于没有自理能力的小清正来说,上学、读书,离他似乎是那样的遥远。

    看着天真的儿子,她抹去泪水说:“清正真乖,有志气。妈妈先在家里教你,等你再大一点,妈妈陪你上学。”她把纸片剪成小方块教儿子识字。儿子的右手是残疾,她就教他用左手写。半年多下来,儿子已会写一些简单的汉字。

    1995年秋天,经多方联系,小清正进入济源市一家小学读书。从此,黄银河开始了漫长的陪读生涯。由于学校离家较远,每天黄银河都早早起床,把儿子背到学校后匆匆赶回去上班,放学后再把儿子背回家,中间挤时间赶到学校一趟,帮助儿子上厕所;下午也是早早背过去,晚上接回来。尽管忙得连轴转,但她心里很高兴,毕竟儿子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读书了,再苦再累、付出再多也值得。

    对她的境遇,济源公司历届领导都高度重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她以尽可能的关照,不少职工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随着小清正一天天长大,黄银河每天背着儿子上学、放学、爬楼梯、上厕所,已经力不从心。小清正进入初中后,她与丈夫一道接送儿子上学,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

    望子成才:至爱无疆永恒牵挂

    在母亲的精心照料与呵护下,小清正学会了坚强和自立,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2006年,吕清正以优异成绩考入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参加研究生统招,以高分被中国矿业大学物理系录取。两年后,再度考取中国矿大博士生,目前正在研读物理学博士学位。

    “妈妈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希望,给了我原本不能拥有的人生。”今天的吕清正谈及母亲,每每哽咽。言语中说得最多的是母亲,感念不已的也是母亲。他说惟有更加发奋地努力,才能回报母亲于万一。他最大的梦想,就是用不断的成功,让自己成为母亲心中的骄傲。

    上大学后,尽管一直由丈夫边打工、边陪着儿子读书,但黄银河依然牵挂不已,每天都要打电话问候,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她用母亲的温情与博爱,延续着儿子美好的未来。而感恩母亲、立志成才、回报社会,则始终成为吕清正坚定不移的人生航标。

    “用我一生的坚持,换取儿子多彩的未来。”这是黄银河矢志不渝的信念。她的感人事迹,在当地广为流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被济源市授予首届“十佳母亲”称号。她说,今后她仍将与儿子一道面对挑战、迎接希望。真诚祝愿,他们的明天更加美好。(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