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志愿者在麻风康复村举行婚礼 意义非凡

2012年01月15日

     1月14日下午,在广西大新县雷坪镇岜关麻风病康复村里,响起了庆贺婚礼的鞭炮声。相恋7年,28岁的邓继财和黄冬静牵手步入婚姻殿堂。与其他80后不同的是,他们的婚礼没有豪华的迎亲车队,没有体面的大酒店和庞大的亲友团,但却意义非凡。

志愿者在麻风康复村举行婚礼 婚礼简单却意义非凡

    1月14日中午,天下着蒙蒙细雨,进入岜关康复村的道路变得泥泞不堪。一辆红色小轿车载着邓继财和黄冬静开到半路,打滑倒退回来,最后还打横卡在泥路中央。邓继财下车找树枝铺路,但尝试了几次也没能继续前行。看着时间过去,记者与新娘黄冬静步行进村,新郎将车停到对面村,再步行进村。

    这是岜关康复村里第一次摆喜宴。当天,岜关康复村里,几口大锅早早支起,20多名青年在忙着杀鱼、煮鸡、炸扣肉,他们是“家工作营”协会的志愿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关爱麻风病康复者,会员主要是驻邕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学生。

    2005年,黄冬静还是广西医科大学大二学生时,第一次到岜关康复村,开始为这里的27名老人服务。那年暑假,黄冬静和其他志愿者找来轮椅,把老人沿着公路推到镇上去,老人们激动极了,他们中有的人在康复村一待就是50年,从来没有出过村。那晚,志愿者们带着睡袋在村子里住下。虽然条件简陋,但他们意外看到了流星雨,他们激动地大叫起来。老人们说,那年的暑假的热闹场景,在村子里极其少有。

    此后,每年的寒暑假和黄金周,黄冬静都和志愿者们带着粮食和住宿装备,来到岜关康复村小住几天。与黄冬静同校的邓继财也是志愿者之一,和黄冬静还是同学。志愿者们为岜关村老人屋前修的水泥路、水沟加的盖子、蓄水池封闭,邓继财也出了一把力。去年,邓继财和黄冬静的爱情修成正果。黄冬静提出想在岜关村举行婚礼,与老人们热闹一下,邓欣然同意。

    两家的父母也非常支持他们的想法。黄冬静说,她刚开始当志愿者时,父母很担心她进村不安全,但她是一名学医的学生,深知康复村里的老人已经是治愈者,只不过死病菌停留在老人的神经末梢,会不时引起溃烂发炎,老人们需要护理,而这些伤口不带菌,更不会传染。几年来,她的行动换得了父母的理解,毕业工作后逢年过节,黄冬静的父母也主动买米买面,全家一起进村看望老人。

    岜关康复村有4排平房,黄冬静和邓继财的婚房,被安排在了最前排的一间。一张简陋的婚床上,提前到村两天的志愿者们铺上了棉被、桂圆红枣和一个小熊公仔礼物。1月14日下午,村口的签到台不断响起炮声,越来越多志愿者进村参加婚礼。

    当黄冬静和邓继财在婚房里化妆准备时,几十名来到村子里的志愿者,铺开桌子写起了春联,并贴到老人们的门前。忙完,他们三俩人一组,陪老人聊起天来。

    下午4时30分,邓继财把黄冬静抱上三轮车装点的简易婚车,踏着鞭炮声来到来到最前排房子。这里已经铺上了红地毯,布置好拜堂成亲的桌子,27位老人坐在红地毯两旁凳子上,他们的胸前,整齐地戴上了嘉宾的礼花。

    二拜天地时,邓继财牵着黄冬静的手,向老人们一一行礼。新娘黄冬静用土话对老人们说:“我大学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那么多位可爱的老人。祝你们身体健康。我希望在有能力的时候,带你们去南宁走走。”

    礼毕,志愿者们摆上了十大桌喜宴,大家一起举杯祝老人们健康快乐。全村年纪最大的老人赵右焕高兴得像个孩子,他特意换了一套精神的牛仔裤出席,还给新郎新娘写了一份贺词:“你们要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为国家多作贡献……”(南国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