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的她,就被截掉了双腿。长大以后,蓝彩荣只能双手撑着地向前移动,习惯了的蓝彩荣移动的速度竟不亚于正常人。
在一次九如村文艺队前往加贵乡加作村进行文艺演出时,蓝彩荣相中了“才华横溢”的韦伯仁,之后便四处打听关于韦伯仁的消息。随后,在几次山歌对唱中,韦伯仁也被蓝彩荣甜美的歌声所打动。在聊起各自的经历时,两人更是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觉。经好心人牵线,韦伯仁将“未曾谋面”的蓝彩荣娶回了家。
互补之中形成默契
年幼时期就遭受磨难的夫妇俩成家后,生活上的不便是难以想象的。幸运的是,夫妇俩没有屈服于命运,他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相互弥补着对方的缺陷。
长期失明的韦伯仁练就了不俗的方向感,而蓝彩荣虽然没有双腿,但是用来移动身体的手臂却十分有力,爬上七八十米高的山根本不成问题。韦伯仁说:“平日里,老婆叫醒我后,我们就一起下地干农活。她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遇到车子或是石头,她就会提醒我。到了田里,我们就分工。收获玉米时,她砍倒玉米杆,我就摸索着把玉米掰下,再把玉米杆捆好。最后,我挑着担,她再领我回家。”
除了做农活,上山砍柴也需要夫妇俩协作完成。蓝彩荣背着柴刀上山后,韦伯仁就会在山下等着。蓝彩荣将柴火捆好后,一步步推下山脚。身体壮实的韦伯仁接过柴火挑起来,夫妻双双把家还。回到家中,韦伯仁还会摸索着来到水井边,将水挑回家。而蓝彩荣则在家中生火做饭。
一直以来,夫妇俩形成了习惯,无论是去做什么事情,都是妻子在前引路,丈夫在后跟着。直到几年前,当地政府给蓝彩荣赠送了一台轮椅,天气好的时候,韦伯仁就会推着蓝彩荣到集市买点日常用品。
蓝彩荣向记者讲起了一次夫妇俩协作救起落水女儿的故事。1991年5月,只有4岁的大女儿韦艳江不小心失足跌落水池中,蓝彩荣眼看着急,却又无法下水施救。她叫来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