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兄弟寻母孝心感动社会 5400万网友接力相助
2012年10月30日
今年8月1日,73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周月英走失,至今未归。母亲走失之后,广西桂林文氏四兄弟开着4辆贴有“寻母启事”的车全城寻找。此事被媒体广泛关注,10月19日晚更是“破天荒”被《新闻联播》报道。几乎同时,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官方微博主动携手数名网络名人及数家媒体官方微博,在网上掀起一场帮助孝子寻母的爱心接力。
9月23日,重阳节,当晚8点25分至8点半,老三文石明接受了央视新闻频道“我的父亲母亲”重阳节特别节目的电话采访,连线被现场直播,“热线电话”及QQ号码被公布。周月英究竟能否被最终找回,如今尚属未知。而这场被大众称作“国家级寻母”的行动,吸引了“两个舆论场”的一致关切。据“人民网舆情观察室”统计,多达5400万名网友参与这场爱心接力。
首度报道,缘于主动“求关注”
四兄弟第一次上报纸,是在8月底。《桂林晚报》以《四兄弟开“寻母车”满城找妈》为题报道。称为了寻找走失的母亲,文氏四兄弟驾驶着4辆贴着“寻人广告”的“寻人车”满桂林跑,每天行驶100多公里。车后贴的“寻母启示”上,除了有四兄弟母亲周月英的照片,还写着一行显眼的大字:认领面酬人民币3万元。
此时,离周月英走失,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
8月1日晨,周月英如常搭乘老大文辉的车,一同从十多公里外临桂县家里,到位于桂林市区的奇石店。一起上班,一起回家——— 正是为了不让母亲独自在家出意外。
周月英患有轻度的阿尔兹海默症,即俗称的老年痴呆。今年7月被儿子从家乡湖南耒阳接来桂林。
四兄弟中,除了老三在家乡做生意,其余三人均在桂林卖奇石并安了家。四人年龄相仿,最长者54岁,最小的46岁,相互关系甚笃,时常“抱团”做生意。矿工父亲早已于1999年病逝,离世时仅叮嘱了他们两件事:兄弟和睦;照顾母亲。
8月1日下午,文辉开车外出办事,周月英与文辉的儿子文韬留在店中。两人一起看电视,看着看着,文韬步出到邻近店中走走,回来却发现奶奶不见了,空余一张躺椅在原地,她走失时,小拎包和手机都没带着,仅随身带了两百多元;她走失时,一个月疗程的药都尚未吃完。“所以我们猜想她可能只是在附近找老乡聊天,这一片店面的湖南老乡有几十人。”老二文石平说。他的奇石店,也在同一个商业广场。
因此,最初的寻母路线是在商业广场附近。老四文石亮也赶来了。文辉同时向桂林公安求助。10多分钟后,三兄弟发动了约20名老乡帮忙,找了四五个小时。
一无所获。当晚,三兄弟彻夜未眠,扩大搜寻范围至周边10公里内,苦苦找了一个通宵。2日凌晨,老三文石明驱车5小时后赶至桂林市区。
三天两夜,四兄弟全家十多人以及20名老乡,全力搜索,深夜则打着手电筒照路。四兄弟每天只在沙发上倚躺一会儿。但,仍旧未果。
通过监控录像,他们发现1日下午4点多,周月英在距商业广场约500米的桂林市八中走过;下午6点多,又现身于约3公里之外的沙河立交桥。四兄弟立刻紧随着这条线索寻找,依然失败。文石平说,大哥的摩托车在最早的10多天开了2000多公里。
8月2日,他们花钱在桂林电视台播了寻人启事,后电视台一档节目也帮着找过“周奶奶”;他们又在《桂林晚报》自费刊载了寻人启事。仍旧悄无声息。
百思无解之中,周月英的孙辈们提供了一个创意:开车全城宣传,“求关注”,借助外力,让全城人帮着一起找。
于是,四兄弟在桂林和东莞先后找人印刷了大量“寻母启事”。第一版寻人启事最贵,一张2元,印了2万张,不到一周内就散发、张贴完毕:卫生院、派出所、救助站、大街小巷以及桂林几乎所有的载客摩托车车主人手一张。从8月17日起,四兄弟开着自有的3辆车以及一辆向朋友借的面包车,车身贴上启事,每天坚持驾车慢速行驶100多公里,一边尽量让路人看清照片和电话号码,一边用喇叭播放由普通话较好的文韬录的“寻母启事”。
夏天即将过去。四兄弟开车跑遍了桂林市下辖的12个县、5个区,生意几乎歇业,仍无所获。失望,失望极了。
《桂林晚报》见报后,“热线电话”一天数十通,好几位市民都说曾亲见周月英在市区某处徘徊。“有一个时间地点,和我们找过的非常接近,就是擦肩而过!如果我们能早几天知道该多好……”文石明说,周月英走失时,穿的还是盛夏时分的薄衣薄裤。
而天气一天天转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