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时间“边角料”
2012年12月25日
你有没有感觉时间总不够用?那是因为你还不是自己时间的主人。
著名作家刘墉是个把自己的时间精确到分钟的人。我看过一些报道,讲的是如何接待刘墉,每次活动,他都会要求提供一份详细的日程表,表中要列明所有他能够想到的具体条目,活动起止时间要明确,时间一到立刻走人……之所以如此“苛刻”,刘墉解释说:“人的一生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支付,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做,我的每一分钟时间都要用到刀刃上。”
对此,我深有感触。
很多人都有远大的理想与这样那样的目标,可也有很多人总是在抱怨工作、生活节奏太快,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实现自己追求的目标。这样的人大多数有这样的习惯:一看离下班还有半小时或十几分钟,觉得干不了什么,干脆坐等下班;平时总盼望双休日练毛笔字、学画画,可总被加班、朋友聚会取代,最终学不成;想早晨跑步锻炼身体,可早上紧张得像打仗,根本实现不了;想多看点书充实头脑,可一本书总是翻了个开头就困了……于是这些想成为“作家”、“书法家”、“画家”、“健身爱好者”的幻想家们只好对着流水似的时间望洋兴叹了。
也许我们这些普通人不如刘墉等名人有毅力,但我们如果善于统筹规划、节约和利用时间,尤其是不放过时间的“边角料”,就会发现原来时间有的是,只不过零碎散落在身边。
我们不妨将身边的时间“边角料”收集起来,不要小看它们,它们会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价值——
下班前的十分钟,可以把一些写好初稿的资料打印出来。
就算只有三五分钟,也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办公桌或者翻翻备忘录,看看已完成了哪些工作,下午或第二天还有什么急事需要做。
你躺着看电视吗?赶快站起来,边看电视边做运动不就可以解决“没时间外出跑步锻炼”的难题吗?
每天坚持饭后练字、画画20分钟,一年就是7200分钟。
上厕所可以在卫生间放本书,随手翻两页。
还有很多零碎的等待的时间,比如开会前的等待、等车的时间、电视的广告时间……都是浩如烟海的时间“边角料”!很好地加以利用,也能做些事情。
如果能将这些看似没有多少“养分”的点滴时间加以充分利用,你就会发现它们不亚于一块“大奶酪”,积少成多的时候,你会骄傲地说:“我发现时间真不少呢!”(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史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