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生 “ 自学成才 ”
王钦峰成为全国劳模后,采访他的媒体络绎不绝,每次他都一定要“从16岁那年说起”。正是那一年,初中毕业的王钦峰来到高密市一家镇办汽车配件厂打工。这个年轻小伙当时想法很简单:“学门手艺,走到哪里都不愁饭吃。”1995年1月,张恭运与三个人集资买下了这家乡镇企业的一个车间,成立了高密豪迈公司,当时的34名员工中就有王钦峰。
随着工件加工工艺要求的不断提高,王钦峰感到自己的知识越来越无法满足工作需要,“看不懂图纸”成为他心里的一个结。
至今,一段“农民工请董事长批作业”的佳话在豪迈公司流传甚广:1995年到1996年,王钦峰每天利用下班后的业余时间自学机械专业知识,不到两年,悄悄做完了3本大学习题集。
“题做完了,得请老师批改呀!”王钦峰想起了张恭运,这位当时厂里惟一的机械专业大学毕业生。
“人家是董事长,我只是一个农民工,万一遭嘲笑……”王钦峰抱着习题集在董事长办公室门口转悠了半晌,最终怯生生敲开了门。
“这是你做的吗?!”张恭运翻阅着习题集的每一页,脸上的表情从惊讶到兴奋,“答题水平比许多大学生都强!”从此,这个好学的年轻人引起了张恭运的注意。
很快,知识的积累为王钦峰打开了第一扇机遇之门。1997年,豪迈公司跟客户签订了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的生产合同。从制造到安装限期5个月,可没有专业的机械设计人员,连一张专业的工艺设计图纸都没有,怎么办?这时,张恭运想起了那个抱着习题集求教的农民工。他大胆决定:让王钦峰负责机械部分的制图。
“小伙子,别担心,画个大样就成,有问题上机操作再改也来得及。”张恭运拍着王钦峰的肩膀,语气轻松,可心里也不托底。
“这份图纸关系着公司的存亡啊!”想到这,王钦峰感到既兴奋又恐惧。他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就起床,一边翻阅机械专业书籍学习,一边爬在画板上制图,常常干到深夜两三点。当时正值酷暑,农村平房没有电扇,在闷热的房间里憋一会儿就大汗淋漓。父母怕他中暑,隔几个小时就打上一桶井水泼到地上降温。7天7夜后,王钦峰画出了近200张零件草图,相当于一个熟练工程师一个月的工作量。
图纸完成后,王钦峰顾不得休息,又全身心投入到机床的制作和测试中。为了增加直观感觉,他将自家的木料切割成模型,协助验证机床结构。1997年12月,第一台轮胎模具专用电火花机床研发成功。这一机床彻底改变了普通电火花机床操作复杂、加工效率低、定位精度差、适用范围小等不足。这次成功,结束了豪迈公司零星加工配件的历史,使该企业正式在轮胎模具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也使王钦峰有了学习的自信。
自学,在别人看来是件再枯燥不过的事,可王钦峰却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与自学紧密结合,边创新边学习,甚至学上了瘾。用王心亭的话讲:“16年里,他一个月也没闲着。”
——1992年到1994年自学车工;
——1995年至1996年自学车工工艺、铣工、磨工、刨工等加工技术,并学习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公差与配合》、《机械制图》、《机械制图习题集》等设计类书籍和高中立体几何;
——1997年至1999年自学了《高中物理》、《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学》、《脉冲与数字电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电路板设计软件Protel等电子及设计专业……
仅三年内,就完成了6万多字的学习笔记。
“只要有一颗求知的心,企业就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学校。”王钦峰深知一个道理:只有首先提升自我,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