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获奖,是对苦练的最好肯定

  “文革”结束,百废待兴,中国文艺的春天到来了。从1976年到90年代初,奚美娟一直活跃在上海人艺的话剧舞台上。 

  “在舞台上,塑造一个完整的人物的能力的培养,在学校里不能够完全完成。在学校里,老师只是领你进门,具体怎么做是要看你毕业以后的实践。这个阶段我演了很多的话剧。”奚美娟说。

  在艺术表演上,奚美娟总是精益求精,舍得下苦功。有一次,戏里面有一个挑担子的动作,奚美娟觉得这个动作做得不好。她就每天提早半小时到剧院,就在那里挑来挑去,挑来挑去,寻找着一种最准确的感觉。

  1978年,奚美娟进入剧团2年以后,收获了她平生第一个奖项--凭借《枯木逢春》中的出色表现,她荣获优秀表演奖。这个奖项在奚美娟所有的奖项中级别和知名度都不算高,但奚美娟感到弥足珍贵:“这是我从学校走到工作岗位得到的第一个奖,得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增加信心,是对自我的肯定,尤其我从戏剧学院毕业刚刚2年,有很多东西还在模棱两可当中,还在探索当中,有这么一个肯定,现在回想起来对一个青年演员来说是很重要的一步。起码我被认可了,起码自己努力探索的方向没有错。” 

  接着,奚美娟先后主演了话剧《于无声处》、《救救她》,部部出彩,技惊四座。 

  1979年,奚美娟获得至今依然很少为人所知的第二个奖项:上海市首届文学艺术中青年优秀演员奖。当时没有奖金,没有奖杯,只有一个印了字的瓷花瓶。奚美娟至今珍藏,因为这是她取得突破的象征。

  卓绝演技,艺术之花全面盛开

  从1976年到1990年,整整15个年头,奚美娟在话剧表演方面也经历了懵懂、成熟和蜕变的3个阶段。凭借在话剧领域日渐精湛的表演功底,奚美娟开始涉足影视领域。

  1990年,因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女导演武珍年对奚美娟的绝对信任,促使她向影视界跨出了第一步。没想到奚美娟出手不凡,一鸣惊人,她因主演电影处女作《假女真情》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奚美娟顺利地完成了从话剧舞台到影视天地的转换,并且有了一个很高的起点。这一年,奚美娟36岁。 

  “80年代的时候经常有一些过路片、参考片之类,只要有放映,我就想方设法去看。”奚美娟说,看这些电影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纯粹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看到一个特别棒的电影,她就会琢磨,如果我去演,会怎么样?她经常把自己放进去。

  所以,当突然间有一个机会的时候,奚美娟把自己对电影表演多年琢磨的积累放到了她的电影处女作中,获得肯定,当属情理之中。 

  《假女真情》的成功,吹响了奚美娟进军影视界的号角。对此良好的开端,奚美娟非常庆幸:“戏剧和影视,虽然是姐妹艺术,还是有所不同的,毕竟是两个行当。所以这个转型的过程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有好多舞台演员转到影视的时候就无法发挥他的特长,或者没有在舞台上发挥得好。获得金鸡奖,从某种意义上说让我走到了一个很高的台阶,使我从戏剧转到电影的时候,有一个很高的起点和要求。”

    接下来奚美娟片约不断,由于在电影《蒋筑英》中成功地塑造了蒋筑英的妻子,奚美娟获得了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女主角奖。

  十年来,奚美娟主演了《假女真情》、《蒋筑英》、《儿女情长》、《一棵树》、《红色康乃馨》、《黑金》等多部影视作品,成功塑造了各种类型的角色。 

  20多年来,奚美娟在话剧、电影、电视领域里都卓有成就,并且有“获奖专业户”之称。对此,奚美娟认为:“年轻的时候希望得到奖项,这是非常正常的。我觉得不能去嘲讽这种想法,我觉得这是一个阶段,年轻演员需要这种认可来帮助他增加信心。我也是这么过来的。然后我觉得当你真的在演艺上成熟以后,得奖比较多了之后,我自己觉得这个东西并不是完全能够确认真正水准的时候,得奖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在每一个阶段提高,如何上一个台阶。如果你是职业演员,不是玩票的话,我觉得艺术是无限的东西。” 

  人文倡导,文化传承之师

  2008年,在央视向中外直播的“情满中国”抗击冰雪文艺晚会上,在参加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前夕,奚美娟作为影视界的演员,参与了这场抗灾义演。她特地从外地赶到演出现场,为的是表达心中对灾区人民的那份爱。

  “作为一名演员,能参加这样的演出,对于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是很有意义的。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更大的意义在于,通过与这些平民英雄的近距离接触,让我感受到了人文精神在国民中的光大与沉淀。”

  曾几何时,社会的开放不可避免地夹杂了一些不良现象,许多人都在追求实际利益,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显然被认为不合时宜而搁置起来。于是,破坏性的、唯利是图的道德虚无主义侵入了社会意识,人性中的恶魔性因素通过破坏得以泛滥,把一些阴暗卑琐的东西当作新潮流的法宝祭起来,反对人性中的高贵因素。

  在这样的状况下,人文精神的失落其实会对我们民族精神世界造成严重的伤害。“冰雪无情人有情。自然灾害是可怕的,但在灾难面前,我们又可喜地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互爱,人性中一种高贵因素的发散,人文状态中大爱精神的传播。这是真正让人感动和值得骄傲的。”奚美娟说。

  “中国有你,中国有我。在灾难过后,重建家园的过程中,相信会有更多精彩,将展现在我们眼前!”奚美娟动情地一席话感动了无数你我,这个文明文化的倡导者再一次流露出她的忧国忧民情思,她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神圣职责! (中国青年网记者 刘哲)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