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国家资助政策让我重返校园
2012年10月10日
今天,我之所以能坐在广西梧州市一职中计算机12班的教室里学习,是国家资助政策的结果,在此,我要对国家说声:“谢谢!”
——题记
我家坐落于一个前不着市,后不着镇的山村,里面住着十多户人,四面群山环绕,交通极其不便,经济一直没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村民们的思想封建落后,再加上贫困作怪,使得他们只把孩子送上到初中就好,高中、大学则成为了我们村孩子们的梦想。
我比他们幸运,因为我上到了高一,是村里第一个读高中的人。去学校上课那天全村都轰动了。那时我很憧憬着以后能继续上大学,让父母为我感到骄傲。正当我为自己能够读上高中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却又要面对因交不起学费而被迫退学的残酷现实。我的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瞬间由高处跌入低谷。
退学了,我并没有立即加入打工一族,而是找机会继续我的学业。可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在等待的日子里,我每天问自己同样的问题:“什么时候可以回学校读书啊?”接着自己又答道:“等再过一两个月家里的状况好些就可以回学校了。”可一连几个月,家里还是一如既往的贫困,尽管父母起早贪黑地劳作,也只能勉强地满足我们一家八口的三顿温饱。
想想这样等下去也不是办法,我只好决定打工赚钱,然后回学校读书。我跟堂姐下了广东,却在找工作时处处碰壁,那些招工者不是说我太小,就是说我没有文凭而没有录用我。当时我还没满16岁,身高不到150cm,初中毕业证还在学校没拿,也没办理身份证,所以找起工作来非常吃力。看着一张张招工简章上面最低的要求“年满18岁,持身份证者均可面试”时,我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正当我想着打道回府时,堂姐通过她当厂长的舅舅的关系将我带到一家私人办的工厂,但那工厂一天要工作12小时,再加上4至5小时的加班时间。我第一天上班就加了4小时班,一共工作了16小时,还尽是跑上跑下的,累得筋疲力尽,一下班便趴在床上呼呼地睡着了。
工作虽然很累,但我还是很快适应了车间、宿舍、饭堂三点一线的生活。跟同事聊天时,他们总会问:“你是不是逃学出来的,怎么那么小就出来做工呢?知道吗,这个社会没有一技之长是很难生存的!”他们的问题我都不会答,只能一笑了之。工作时我就会问自己:“月薪一千,平均每天15个小时的工作我能撑多久?还有多久才可以凑够学费呢?”
淡淡的过着上班一族的生活,每天上下班的重复着,生活是那么辛苦、枯燥,厂里的工人都是27、8岁的叔叔阿姨,跟他们没有共同的语言,交不到什么朋友。在另一个部门有两个比我大两、三岁的女孩,她们都是读计算机专业的中职毕业生,在人事部做文员,公司对她们的吃住安排都比较好,住的是有空调的宿舍,而且工作时间比我们短,都是在她们吃饭后,才轮到我们这些既没有一技之又没有文凭的员工,我们住的是四面不通风的瓦房。所以虽然我们年龄相近,但我从不敢和她们说话,在她们面前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而心中那“要回去读书”的念头越来越强烈,为了这个愿望,16岁的我一直在忙碌工作着。
改变命运的机会悄然来临了,无意中,我看到一条关于国家资助政策的信息:2007年,国家出台中等职来学校学生助学金政策,对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困难学生给予资助。我喜出望外,随即找了高中同学证实了消息的准确性,虽然只有职业中学学生才享有免除学费的待遇,但我并没有失望,不能读高中,我可以读职高,像公司那两位女孩一样,依然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去年9月,我终于告别了打工生活,带着梦想踏上了回家的路。那一刻比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还要兴奋。通过网络,我找到了梧州市公办的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选了计算机专业,注册后办了一系列的申请国家资助手续,并在一职中领导与老师的帮助下,顺利地拿到了资助款。
如今,可能还有许多因交不起学费的人才被埋没;也会有许多人考上高中、大学却因家里没钱而被迫提前进入社会,我庆幸在国家资助政策的帮助下自己没有被埋没,同时国家资助政策也使那些家里经济贫困的人可以选择读职业中学,这样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的人便会减少了。
国家资助政策,将一个16岁女孩救出苦海。回想起在工厂一天要上15小时的班,那种不分昼夜的生活,身边没有朋友可以倾诉,我全凭那个“我要读书”的梦想坚持下来。因为我深深体会到要在这个社会立足就必须要有一技之长。
今天,我坐在了一职中计算机12班的教室里学习,我又过上了三点一线的生活,不同的是厂房换成了学校;车间换成了教室;同事换成了同学,上班换成了上课。我的天空重新出现了彩虹,这是国家给我17岁的天空点缀了五光十色。我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的,努力学习,不辜负国家、父母对我的期望,不让帮助过我的人失望。
明天,明天会因知识而变得更美好!(作者:广西梧州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陆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