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新疆最北端“最后无电村”步入电气化时代

2013年11月19日

    昨天(11月18日),随着一项35千伏的输变电工程投运,位于新疆最北端的“最后无电村”——阿勒泰市阿拉哈克乡塔尔郎村及周边300多户农牧民,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步入电气化时代。

    塔尔郎村地处新疆北部阿尔泰山脚下,距离阿勒泰市区70多公里。由于当地人烟稀少,牧民居住分散,远离电网负荷中心,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主电网一直未能延伸到这一区域,农牧民只得追着日头过日子。因为缺电,家电下乡、远程教育、“村村通”工程等一系列国家惠民政策也难以落实。

    今年6月,国家电网新疆电力公司投资1768万元,开建35千伏塔尔郎输变电工程,历时半年,先后建成35千伏变电站1座,架设35千伏线路29公里、10千伏线路50公里,解决了塔尔郎村及周边3个村301户、1054人的用电问题。这是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在阿勒泰地区最后建成投运的一个无电项目,标志着国网新疆电力公司比预定计划提前两年完成了阿勒泰地区无电地区通电工程建设任务。

  阿勒泰地区行署副秘书长简庭卫说,解决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阿拉哈克乡塔尔郎村及其周边区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此次通电不仅解决了当地民众的生活问题,也解决了发展的瓶颈。

  “可以看电视,用洗衣机了。”塔尔郎村村民朱马哈力说。之前,因为没电,无法给手机充电,就里很少使用手机,通电后电信基站将很快建立起来。“和外界的联系会更方便了。”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仅在新疆最北端的阿勒泰地区,国网新疆电力公司就投资10亿多元,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及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140项,完善了电网网架结构,满足了地区济经发展需要,先后解决了7659户无电户的用电问题,让地处偏远的2万多农牧民用上了国家电网优质高效的电力。

    在当天举行的通电仪式上,国网新疆电力公司还向塔尔郎村小学和8户特困农牧民分别赠送了液晶电视机。塔尔郎村小学老师塞尼娅说:“现在学校有电了,我们的孩子也可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多媒体教学带来的快乐,我们教师也能及时学习外界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据国家电网新疆电力公司介绍,为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新疆电力公司将通过电网延伸方式解决新疆天山南北24.5万户、95.1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