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清楚请点击这里
爱心许愿墙
我的族谱
百家姓
吉凶查询,农历,阴历

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启动

2012年10月17日

    10月15日,卫生部和全国妇联合作实施的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启动会在太原举行。项目将利用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经费,为6个月至24个月龄婴幼儿提供营养包,预防婴幼儿营养不良和贫血,提高贫困地区儿童健康水平。

    此次获多部委支持的联合行动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重点,财政部已下拨项目专项资金。试点项目将惠及吕梁山区、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西边境山区、云南藏区、青海六盘山区以及西藏、新疆等10个省(区、市)8个国家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100个县。

    这是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保障儿童健康的重要举措,也是卫生行业贯彻第五次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的实际行动。卫生部部长陈竺,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赵东花出席了项目启动视频会议。

    该项目国家级专家技术指导组首席专家陈春明教授介绍,项目将发放的营养包以黄豆粉为基础,包含维生素A、维生素C、钙、铁、锌等11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研究发现,从6月龄开始补充营养包的儿童,身高在2岁时比不补充的儿童高1.3厘米,补充12个月后儿童的贫血率由34.8%降到18.5%。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不断改善。 2011年,全国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2.1‰和15.6‰。全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明显下降,2010年儿童低体重率为3.6%、生长迟缓率为9.9%、消瘦率为2.3%。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低体重率均已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但儿童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仍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地区差异。在中西部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营养不良和贫血仍然是影响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

    卫生部和全国妇联近日联合印发《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管理方案》,对项目目标、内容、组织实施、监督评估等做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是新医改启动以来又一个针对儿童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也是第一个专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量身定制的卫生行业扶贫项目。

    “在这些地区实施儿童营养改善项目,为儿童提供看得见、摸得着且受益终生的服务,这对于缩小社会差别、维护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陈竺要求,全程做好营养包质量控制,把营养包质量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决不允许出现任何质量问题。要加大监督指导力度,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大对儿童看护人的宣传力度和面对面的指导,充分发挥专家组作用,加强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监测评估和监督检查。

    赵东花在启动会上要求,项目试点地区妇联组织要充分认识实施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实施项目作为贯彻落实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和家庭教育五年规划目标任务的具体举措,摆上重要日程,加强组织领导,配备得力骨干,层层推进落实。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的优势,把实施项目作为妇联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承接公共服务的重要切入点,并以此为契机,传播儿童早期发展科学理念和知识,加强儿童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提高妇联的群众工作能力,提升妇联儿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明确任务,发挥妇联在项目实施中的重要作用,要以项目为抓手,多措并举深化妇联儿童工作。

  据悉,财政部已下拨的项目专项资金除了用于免费发放营养包外,还将用于对各级卫生和妇联相关人员进行婴幼儿营养和喂养知识、健康教育方法及营养包发放管理等的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规范招标采购营养包,开展质量控制与评估等。